站內檢索
〔報名觀察員〕2025第11屆人間佛教座談會——AI時代與宗教傳播
學研究中的應用等面向,帶領大眾展開「佛法智慧」與「人工智慧」的學術交流。 總結本屆會議五大特色: 1、四十位國際學者——來自美、德、法、荷、澳、紐、菲、台灣等國家地區。 2、三十篇最新研究——涵蓋哲學道德、人文社會、教育應用、翻譯技術等多元面向。 3、三大宗教互動——推動佛教、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跨宗教交流。 4、多元研究面向——結合義理分析、社會學探討與AI應用技術。 5、理論實踐並重——技術與理論、教學研究與宗教實踐的相互印證。 線上報名 實體參與 本次會議開放線上報名觀察員,歡迎所有關注「AI時代與宗教傳播」的專家學者及社會人士共襄盛舉,一齊思索在AI時代如何建立和諧的生命倫理與弘法新模式.....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大學 追尋人類語言在歷史上的變化的軌跡,描寫變化的過程,探求變化的原因,總結變化與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語言學的核心任務。導致語言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在已知的當中,語言接觸最為重要。造成不同語言間接觸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宗教的跨語言跨文化傳播又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種。大規模的宗教傳播,通常要依靠經典的翻譯。經典的翻譯,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接觸。任何翻譯作品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源頭語的影響。這一點在通常是外來傳教者將熟悉的源頭語翻譯為不熟悉的目的語的宗教經典的翻譯中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宗教經典的翻譯文本通常會含有超乎尋常的大量原典語言成分。這些成分又成為造成宗教經典神聖性的重要因.....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新書分享會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全世界都知道陸路的絲綢之路,貫穿於古代中國至中亞、印度間的經貿商道,但,大家可知海路的絲綢之路是如何興起的,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上,你可知又有多少位中國僧人為了求法,是如何走上海線絲路呢? 為讓社會大眾了解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發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舉辦「望海明珠: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7月16日及7月17日,特舉辦中文、英文各一場,在線上透過中外學者對話探討、闡述分享,將為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