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宗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2016年12月25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的「2016世界神明聯誼會」,共有宮廟教堂685間3、神祇2,188尊與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逾十萬名信眾共同參與盛會。郭書宏〈看人間神明聯誼致融和世界和平契機〉一文亦指出,此活動具有「一、同中存異,神佛同在。二、釋儒道合,中華道統。三、放下本位,和諧尊重。四、有情有義,人神相挺。五、無我利眾,同體共生。六、創舉突破,世界瑰寶」等六點特色,「世界神明聯誼會」實開啟大眾認識台灣宗教信仰所蘊藏的豐富寶礦。
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壇 學界與宗教界對談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鍾茂松、楊政達、劉宗澧等幹部,7月21日上午在佛館禮敬大廳2樓五觀堂分享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研究成果與心得交流。 王金平表示,世界神明聯誼舉辦8年來,秉持交流合作、宗教融和的原則下,透過佛陀紀念館為平台,除了佛、道、儒三教外,也包括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等,各宗教齊聚,並推出陣頭共襄盛舉,各地神明匯集,呈現了世界能量最大之處,相信對有形無形眾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希望透過學者專家們的建言,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能調整做法,讓世界神明聯誼會更壯大,也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王金平提及,有批評的聲音,才有檢討、改善的空間,進而讓神明聯誼會有更棒的表現。 如常法師說道,去.....
禪是什麼?星雲大師的觀點——以「禪是人間佛教」為中心
此文通過梳理星雲大師對於禪的詮釋,將其表詮部分的內容加以分析,來說明大師關於「禪是什麼」這一主題的觀點,文章分為三個層面:第一,盡量全面地描述大師對於禪是什麼的觀點,呈現出這一解答的無限性;第二,突出其禪是人間佛教的根本這一觀點,是為大師對這一主題的最為重要的觀點之一;第三,從禪是生活這一層面具體化禪是人間佛教的觀點,進一步說明禪是什麼樣的生活,是以平常心為指導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是導向善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由此三個層面的描述,此文的結論是:星雲大師的禪觀,是創造性的,也是禪教融和、禪淨融和、三教融和的,體現了其佛教觀中,面向當下的包容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
禪是什麼?星雲大師的觀點——以「禪是人間佛教」為中心
此文通過梳理星雲大師對於禪的詮釋,將其表詮部分的內容加以分析,來說明大師關於「禪是什麼」這一主題的觀點,文章分為三個層面:第一,盡量全面地描述大師對於「禪是什麼」的觀點,呈現出這一解答的無限性;第二,突出其禪是人間佛教的根本,是為大師對這一主題的最為重要的觀點之一;第三,從禪是生活這一層面具體化禪是人間佛教的觀點,進一步說明禪是什麼樣的生活――是以平常心為指導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是導向善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由此三個層面的描述,此文的結論是:星雲大師的禪觀,是創造性的,也是禪教融和、禪淨融和、三教融和的,體現了其佛教觀中面向當下的包容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
極性之網中的「宗教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宗教多元思想闡釋
星雲大師宣導踐行人間佛教,致力於宗教融和,希冀以宗教的力量實現世界和平。本文在全球宗教多元主義的視角下挖掘星雲大師的宗教多元理論,將之與全球視野中的宗教多元論者之闡發進行比較與融合,基本呈現了星雲大師宗教多元思想之形態。面對當今世界的多元宗教現實,星雲大師從個體的人出發,以「基本良善」作為人間佛教的倫理性格,人本特質貫穿其宗教多元思想之始終。面對宗教間關係時,「星雲大師宗教多元思想」在佛教內部,可突破判教的桎梏,以佛陀本懷統攝諸宗派;在佛教外部,可突破等級化的差異判釋,以「本尊」為精神依歸,平等客觀地看待他宗,以「同體共生」為希冀。最後,「歡喜」作為星雲大師的宗教多元主義思想的最終指歸。
對中國佛教前途的思考
物換星移,法輪常轉,佛教白印度流傳中土,轉瞬之間,已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中國佛教在與儒、道文化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吸收融和中,歷盡坎坷,走過輝煌-挫折-復興的道路,本世紀後半期,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之際,究竟中國佛教前景如何?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將走向何方?如何再創輝煌?這是每一個佛子和關心中國前途的人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應機之融和—析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對傳統淨土思想資源的繼承與應用
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是大師依時代之機、融合大量傳統淨土思想資源而安立的淨土思想與實踐。大師的人間淨土之意義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個體的心淨及淨土行,二是群體心、人際關係、生態環境等的清淨。大師認為,如果家庭、或團體、或國家乃至全世界的每個成員,能夠以清淨心將佛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麼家庭和國家等的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等皆會因之變得和諧清淨。也就是說,人間淨土的兩個意義層次之間存在著關聯,後者是前者的擴充,同時後者又規範前者淨土行的範圍。大師人間淨土對傳統淨土思想資源的繼承與應用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一是大師認同佛經和諸宗派主張的一切淨土思想及其價值。二是大師將大乘菩薩莊嚴淨土的思想應用到人類社會,主張我們應該將佛法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行淨土行,進而將我們所居之土淨化為人間淨土。三是大師人間淨土的淨心法門和淨土行,是以禪宗禪行、淨土念佛為主導,並將佛法眾多修行法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四是在人間淨土藍圖的建構上,大師以唯心淨土為實現淨土的起點,又以佛經中記載的佛菩薩攝受眾生的淨土,為人間淨土契理的佛理來源和接引現代價值進入人間佛教的參照。這也就是說,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內容結構、修行方法、淨土藍圖等等之中,皆融和有多種傳統淨土思想資源。
書寫亦修行——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之意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成果豐碩,其中有著大量文藝思想資料。如何解讀星雲大師文藝思想資料?這是本文欲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提出應以文學視角與佛學視角相融和的方法,來解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文藝思想著作,並以「書寫」為例進行了嘗試性解讀。本文認為,「書寫亦修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兼具文學與佛學特性,以文學與佛學相融和的視角解讀之,其內在意蘊具有三方面特殊意義,即書寫即生命、書寫即修行、書寫即弘法。最後結合闡釋,提出了人間佛教書寫對文學研究的若干啟示,包括書寫是文學活動也是佛學活動;修行是佛學活動也是文學活動以及促進了中國宗教詩學的研究等。
人間佛教──光明大學之生涯學習的本質
為了強調教育的重要以及發掘菲律賓人才,星雲大師於二○一四年六月在菲律賓創建第五個佛光山大學系統的聯盟學校──光明大學。作為菲律賓人間佛教先鋒的光明大學,提供願意學習並互相尊重彼此的風俗、文化傳統和宗教的所有有信念的學子受教育的環境。光明大學提供以學子為中心及具世界觀的人性化教育,灌輸學子責任感,光明大學期許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人間教育領導者,提供學子朝向社會蛻變的全面性發展。這個願景的核心價值──勤奮、堅毅、創造、創新──從內在及外在勾勒出本校的學術文化,並且創造出對本校的認同感。為了學子全面性發展,人間佛教是光明大學主要課程及通識課程中融和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