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句好話
在一度一度的後山蟬鳴裡,在一陣陣的上課鐘聲間,在滿山台灣相思芬芳的韻律中,我們終將垂垂老去,一起交出我們的青春而老去。能為一個學校而老,能跟其他的一時俊彥一起老,能看著一批批的孩子長大而心安理得地去老,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論星雲大師文學創作中的譬喻故事
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旁徵博引,其中就包含對於佛教譬喻故事的引用。佛教譬喻故事情節曲折,意涵豐富,是佛教文學中廣受喜愛的表現形式。星雲大師各種文體的文學作品中對譬喻故事的引用與講解,因傳播目的和對象的區別而展現出各異的特點,無論是論文中對佛教義理的形象化表現、講話中對佛教經典的通俗化闡述,還是藝文中對佛理指導生活的日常化解讀,都能體現出星雲大師對譬喻故事的深入解讀與圓熟運用。總之,星雲大師文學創作中對譬喻故事的引用,旨在以更為通俗化的語言形式接引信眾,傳揚人間佛教,弘法利生。
略論《玉琳國師》中的佛教故事——兼談人間佛教思想
《玉琳國師》是星雲大師創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小說。這部作品根據清代玉林通琇國師(1614-1675)的生平行誼而創作,敘述玉琳傳奇的人生故事。該小說創作於上世紀五○年代人間佛教弘法開拓時期,與星雲大師的散文、詩詞、議論文等其他創作一樣,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闡釋與傳播有重要的意義。由於小說這一文體的特殊性,《玉琳國師》在星雲大師諸多創作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但目前這一作品尚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相關研究較為冷清。
略論《玉琳國師》中的佛教故事—兼談人間佛教思想
《玉琳國師》是星雲大師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旨,於1953 年創作的一部小說。這部作品講述瑰麗奇詭的佛教故事,它有別於星雲大師的散文、詩詞、議論文等其他作品,對於探求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文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小說中的三種佛教故事及其傳達的人間佛教思想兩個維度展開。其中,佛教故事是弘揚人間佛教的善巧方便,主要包括神通、因果輪迴和修行歷練三類,而小說中所呈現的人間佛教的思想,主要包括弘揚世間法、出世間法,及世、出世間不二的三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