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7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7期

出版日期
2025/05/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歷時二年,彙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終於出版,本套書以395 冊《星雲大師全集》為底本,從十大面相系統論述星雲大師建構的人間佛教思想體系與具體實踐,是引導閱讀《全集》的入徑。為饗讀者,我們特別製作專題,除了重點摘要各章內容,並有六位學者發表感想及書評,作為大眾閱讀之前導。

 

本期論文版,特邀獨立佛學研究者蘇錦坤老師以不同面向綜論《雜阿含經》,文共十講,分四次連載,期讀者對《雜阿含經》有進一步認識。「投稿園地」,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生魏瑋以現代化文明的視野,深入探討印光法師提倡「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與現實意義。

 

「專題連載」部分,【佛教與海洋文明】圓滿篇,黃夏年教授介紹義淨大師翻譯的《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提出有關修行與果報以及法印等問題;【邂逅佛教】第9 篇,蘭卡斯特教授以數個具體實例,引導我們思考佛教所謂的慈悲與覺悟,探索人性連結與內在覺醒,中英文同步刊登。

 

當五月暖陽靜靜灑落大地,佛誕與母親節的光輝交映於心,本期藝文版也在這雙重祝福中悄然展開。如春花在陽光中綻放,我們以文字為馨香,以篇章為明燈,供養一分慈悲與感念的心。【佛誕日.念母恩】專題中,六位橫跨文學與佛教領域的重要作者,以深情筆觸回望慈母風範。趙辜懷箴、張安平與白先勇的追憶文字,書寫辜嚴倬雲女士「盡母責,行佛道」的悲願與堅定:她既是仁慈的母親,也是具遠見的文化推手,在塵世百轉中守護澄明心志與高遠胸襟。

 

莫言以野菜的苦澀與母親的歌聲,刻畫戰亂貧苦中不屈的母愛身影,重返童年與病痛交纏的生死邊緣,在母親堅毅的背影下,生命得以延續。道悟法師緬懷星雲大師之母李劉玉英老奶奶,以她樸素堅忍、慈愛無私的身教,孕育出大師悲智雙運的精神風骨。六篇文章,如寫給母親與佛陀的心靈書信,情深義重,亦莊亦柔,流露佛性芬芳。


【同慶佛誕沐慈恩】專題,從佛陀形象、歷史與教義三面向切入,展現佛誕節深遠意涵。星雲大師以詩意法語禮讚大聖佛陀,丁天降溯源佛陀一生的弘願與教誨,慧寂法師從南北傳佛教不同視角,剖析佛陀的多重象徵與啟發。


吳鈞堯小說〈小蒲團〉,以幽默筆調描寫一位自認為奇才者的內外掙扎,從屋頂打坐到瑜珈課堂,映照文學評審場上的自我懷疑與理想幻滅,展現才與不才間的曖昧與執著,終在母親的小蒲團旁找到柔軟的領悟。劉枋的〈深夜黑貓〉,描繪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在夢中化作黑貓,夢境與現實交錯,揭示命運、信仰與宿業的牽引,展現少女雅萍在困境中覺醒,尋求救贖的歷程。


本期藝文版集結36 篇小說、散文、詩歌、專題報導與漫畫,例如報導印尼佛光山佛教學院的成立,為佛教教育扎根印尼開啟契機,展現佛教在多元社會中重生的力量。祈願在殊勝佛寶節之際,上述篇章能點亮讀者心中最柔軟的一隅,共沐慈光,同頌佛恩。佛誕節快樂!

專題
編按
專題
編輯序 以師心為己心 以師志為己志
專題
星雲大師行狀(摘要)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
專題
序一 人間佛教 傳燈萬方
心保和尚
佛光山宗長
專題
序二 人間佛教的弘揚是繼承佛陀的本懷
慈惠法師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專題
總論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摘要)
程恭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大學佛教思想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專題
系統建構人間佛教的理論體系
專題
深廣推進人間佛教實踐層面的建設事業
專題
大力推動現代人間佛教的僧團建設
專題
大力推動信眾在人間佛教中的地位與作用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