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學生事務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與專長為天台宗的哲學思想與實踐觀行、大乘佛學與心理學的對比與互補、佛教經典詮釋與生命教育、身心療癒與自殺防治等。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一書從多元而寛廣的人間佛教的視角,探討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的佛教詮釋所蘊含的佛教人間化,進而論述其與現實社會的互動及產生的影響與作用,乃至所開展的生命教育,以此暢通佛陀救度一切眾生的慈悲心懷與生命教育。 作者依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具體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展;藉由天台智顗的「六即佛」與佛光星雲所.....
【佛陀紀念館實10周年紀念專書──歷史篇第2章】佛陀紀念館建蓋的緣由及其社會資源
恭奉佛陀真身舍利是否是佛館設立的關鍵因素?本章所欲了解的是,為何星雲大師要為「佛牙舍利」建佛館?雖然是希望讓大家都可以瞻仰佛陀真身舍利,但供養舍利不一定要蓋這麼大的場域,而且台灣社會不一定會認同、接受。 因此,在佛牙被迎回台灣之後,到佛陀紀念館建成時,中國傳統的舍利信仰如何在台灣社會被接受,而台灣人民又如何看待佛陀真身舍利?這些牽涉到佛館設立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勝義諦融入世俗,而重新詮釋神聖之後,是否也提升了佛館的地位與影響力,進而達到佛國淨土的落實,這是本章所要討論的重點。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圓環」的絲綢之路,涵蓋了東亞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發展。從「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佛學泰斗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先生累積40多年,首本研究著作《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中英文專書,詮釋「佛教大圓環」,此研究勘查7個國家,8個物質文化遺產,逾百個佛教遺址。逾百人的研究團隊,最多元的考察視角,包括考古學家、博物館工作者、基因分析家、冶金分析家、藝術史學家等。融貫南北傳佛教型態,呈現「海上佛教地圖」路線上的佛教文化遺址與文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認定「海上絲綢之路」,想了解: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其背景、意義和重要性嗎?海上絲綢之路與內亞商隊絲綢之路連結,如何成為佛教弘傳的「大圓環」?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