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第三刷出版 促進國際弘法
今已流通逾萬本,2023年第三刷即將推出,期再掀人間佛教中英詞彙學習熱潮,進一步促進國際弘法。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編纂緣起,是為了統一龐大人間佛教辭藻的中英翻譯,並且能透過資源共享,有效地傳播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從1990年起,時任執行長覺門法師及已故的滿和法師,便積極彙編佛光山國際弘法數十餘年的常用辭彙。近年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首席英文翻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結合其國際中心英譯團隊、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班師生及佛光山全球外語翻譯人才,將與日俱增的詞彙,結集成《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一書。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2018年問世時,許多讀者將它當作佛學英語教材;截至第三刷.....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化」是宗教得以傳播的必由之路。而重視教育和性別平等,是印度佛教團體的本土特色。因此人間佛教在印度的本土化,要從文教弘法,普及知識著手。在實際運作上,要能說印度本土語言,用以溝通及翻譯大師作品,傳播人間佛教思想,招收信徒。還要習慣當地炎熱氣候及遲到習性,做事耐心,並能跟印度各宗教教派尋求共融發展之道。 邱教授分析印度是佛陀故鄉,蘊含信徒對佛教聖地的意義、情感、經驗、歷史、重建、復興的使命。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提高了佛教的世界格局,促進中印兩國關係,解決現代人類文明困境,為建設人類新文明提供啟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不只是國際化進程脈絡的一環,更彰顯普世精神中的佛陀本懷。邱教授總結說:「人間佛.....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豐碩成果。這些成果為豐富當代中國佛教的思想論述、深化對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理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屆研討會一方面繼承深度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會議傳統,同時將以「佛教社會化」為主旨,與會的專家學者將就佛教思想信仰的社會性、現代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係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開幕式後,樓宇烈為大會展開《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根本特質》主題演講。他提出佛教有兩個特點,一是主張緣起論反對神創論,一是主張人的命運由人創造。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是因為在發展中逐漸失去自身特色而導致,所以一些佛教學術研究一味追求印度佛教「原意」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中國佛教的研究要「去印度」,這並不是否定印度佛教,而是要弘揚佛教的根本.....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大陸地區以社會學等視角探討人間佛教的論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大會召集人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指出,社會學本質即是一種以佛陀本懷為底色,經由佛教信仰共同體實踐的社會運動,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觀念,其社會實踐也回應了有關制度、組織等重要的社會學問題。 人間佛教特別重視制度建設,而制度往往決定了佛教實踐的公共特性與社會功能的表達效能。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指出,佛教的弘法史,就是佛教參與社會、改造社會的過程。實際上,人間佛教弘法的歷程,即是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積極實踐。 妙凡法師強調,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因此旨在抵.....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理文化課程」課程證書: 每個單元至少80%出席率 課程期末報告 畢業典禮 佛光山總本山三天兩夜禪修,並頒發畢業證書(根據疫情情況安排,交通費和住宿費學員自理)。 關於本課程 目標 將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結合,提供企業管理人士多元思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文化,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結合佛教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戰略分析和理性決策; 參照佛陀管理智慧,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商務談判; 增強領導才能,帶領不同背景之員工,提升團隊效率; 提供識別和分析企業道德責任的方法,建立企業文化。 報名須知 對象 特色 首辦:全球首辦「佛教管理」線上證書課程; 師資:佛教界、學界、企業界頂級知名師資.....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應邀出席中央電視臺(CCTV)在北京舉行的二○一三「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視頻,為「人間佛教管理線上課程」拉開序幕。 陳劍鍠教授指出,作為全球首個佛教管理課程,融合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的歷史使命,陳教授引用星雲大師的話,「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陳劍鍠寄語新生在未來四個月的學習裡,必能有驚喜的收穫,小悟小獲,大悟大獲,並鼓勵大家領悟佛陀精神,實踐菩薩道的使命,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為華人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人,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慈悲、包容、忍耐」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心理.....
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的世界神明聯誼會
世界神明聯誼會作為人間佛教思想體系下最重要的實踐內容之一,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念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融合的結晶,蘊含著星雲大師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本文以中國傳統文化視域的研究角度,通過實地觀察和文獻研究兩種方法,剖析了世界神明聯誼會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內在連繫,得出:人間佛教體系下的世界神明聯誼會所突顯的人本特質,是對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承;聯誼會中提倡的各宗教間絕對平等,顯示了中華文明歷來重視「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世界宗教齊聚一地、和平相處,彰顯了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思想傳統。世界神明聯誼會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一脈相承,是人間佛教與中華文明深度融合的顯著表現,神明聯誼會上中華傳統宗教、民間宗教與世界其他宗教的友好聯合,為中華宗教應對世界宗教、新型宗教的衝擊提供了參考價值。
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現代人間佛教的 「傳統」智慧
現代人間佛教,我們在此是指中國二十世紀以來的人間佛教思想及運動,也就是指從太虛大師作為首倡者,一直持續影響當今海峽兩岸的佛教文化,以佛教人本化、人生化、社會化作為理論標誌的佛教思潮及其存在。現代人間佛教從一開始就有改革傳統佛教積弊、適應現代社會文化需要的價值追求,也正是因此,在佛教界很多人一直視人間佛教為佛教的「新派」,與比較持有傳統立場的「舊派」對立。現代人間佛教誕生、發展的時代,也正是近現代中國社會進入急劇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階段,現代人間佛教作為近現代中國文化大轉型這一整體背景下佛教思想信仰的一個代表,其自身推動轉型的特質,也易被人們更多地從與傳統對立的角度加以透視,甚至加以無端的放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關於現代人間佛教的研究著作,要不約而同地沿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及其比較宗教理論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