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遠離塵囂的佛教印象中,突顯了「我是佛」,重視生活、社會應具備的自覺主動性。 王雪梅從四個面向來說明《全集》的出版意義,一為此套書籍,可視為重要的文化自信表彰的典範;二是本次集結為佛教在當下和未來奠定了制度化的基礎;三則由資料的角度來看,《全集》提供了百年人間佛教珍貴的影響及佛教在當代發展的史料;最後讚賞《全集》是部鴻篇巨製,內容不僅概括人間佛教的理想,展現出人生社會的使命與擔當,也是中國文化史、佛教史書寫與人間佛教實踐的里程碑。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在總結時指出,人間佛教落在此時、此地、此人,凡事反求諸已「自依止,法依止」,以人為本,關懷現實人生,重視社會參與,讓人間有佛教,佛教在.....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佛商在追求利潤的情況之中,必然有超越功利的佛道作為遵循依據,將所獲取的利潤轉化為社會福利,成就企業的最大價值。 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恰為企業界提供豐富的資源;而且,佛教有組織、有制度、有規畫的教育、文化、慈善、修行事業,不僅續佛慧命,更促進社會的祥和進步。所以佛教的企業精神,以及教育、文化精義,實為人類一大瑰寶。 隨著企業文明和商業文化的不斷進步和擴散,佛教也面臨新的生存和弘法局面。傳統的互惠佈施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現代商業模式對佛教僧團運作,正在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諸如此類是「人間佛教」必須正視的課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香港鏡報、佛門網,誠.....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更加重視、積極發揮信眾對於佛教弘法的重要作用」。讚嘆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僧團的創立者,1200位的僧團組織,相信是漢傳佛教中最大的教團,在全球各系統佛教中心裡,深信也是名列前茅。僧團組織化、規模化、制度化,以及文化教育素質高,單單碩博士僧眾就有200多人,是多麼令人震驚的數字。 「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卓越倡導者,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卓越創立者」,程恭讓有感而發的表述,現代教育普及,連帶佛教文化也隨之普及,只要鍵盤一按就能下載佛經,因此更加清楚明白大眾弘法的重要性。例如佛光會是在家力量影響大的團體,在世界各地約有300萬人,睿智的大師設立檀講師制度,以善巧方便讓正信佛教永存。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是喪,佛是慈悲、智慧和精進》的主題演講,結合當下網路流行的「喪文化」和「佛系」現象,針對「佛本是喪」的觀點,程教授提出從佛陀本懷的角度出發,闡釋佛法、佛教並不是喪文化。他在演講中介紹,佛陀在古印度種姓制度盛行的極不平等時代背景下,提出眾生平等的世界觀,其本身就是非常積極的思想。《華嚴經》中講到大乘菩薩修行的十個波羅蜜多,程教授總結為:慈悲、智慧和精進。而所有波羅蜜多都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人,並沒有一個波羅蜜多是消極頹廢的。他認為,在現代文化環境中,需要以人間佛教傳承、開發佛教的真精神,為社會帶來正能量,這才是對錯誤理解佛教文化的最好回應。 此次活動將安排五場論文發表會和一場綜合座談,除了論文研討.....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戒律清規 展現現代化國際化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綜合座談 凝聚共識走向世界 研究制度當修行 溫金玉心甘情願 第四場座談著重對佛光山戒律清規的探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族群多元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邱子倫指出,佛光山對於根本大戒皆有奉持,且能因應時代適度調整,顯現人間佛教對當代社會的適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溫金玉,認為《僧事百講》展現了佛光山在現代叢林管理制度的積極探索。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繼武提出,佛光山清規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制度性和時代性,是.....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又說人間佛教就是合理的經濟生活、六和的處事生活、法樂的信仰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期待今天有更多的智慧經驗分享。 座談會分上下午3場舉行,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十方羅漢寺的住持素全法師首先從禪宗的清規制度與唐詩所呈現的意境說明。他認為出家人要引領眾生向善,所以需有許多方便法門;然而又不能太入世,否則就會太世俗;所謂隨風潛入,江船我獨眠;不靠此岸,不靠彼岸,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以智慧引導眾生。 關於人間佛教的倡行及其未來發展,段玉明從幾個面向說明佛教的改變。一、經濟壓力,導致寺院必須走入經懺維持寺院。二、民主共和政體的要求,清規到清朝受到衝擊毀滅,但是很高興佛光山已經有一套新的清規體制可供參考。三.....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神,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人人都能獲得自由;3)老病死生:有別於以往的消極看法,死是一個起點,就如房子壞了,要換新的,死了還會有生,生就會有未來、有希望,所以不必害怕死的到來;4)人人平等:佛光會的檀講師制度,讓僧信平等,共同荷擔弘法的大業;夫妻來到寺院掛單,不要強迫他們分開住宿,因為只要是合法的家庭生活,都是佛陀所允許的;人間佛教不是個人的,而是佛祖的,是大家的,希望大家對於未來的人間要有希望。5)四大皆有,空,才能建設有,不空就沒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如茶杯有空間,可以倒水;房子有空間,才能建立講座。6)幸福信仰:佛教是脫苦、救苦的,是追求幸福安樂的宗教。 此外,與會學者並就人間佛教各個.....
人間佛教的管理心法
佛教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佛陀所建立的僧團也有健全的組織和完整的制度。因而,佛門自古以來的管理是以自我發心、自我約束、自我覺察為原則,管理目的是為了使僧團能和合發展,俾令正法得以久住。佛教組織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此,是佛教徒共同接受的主流價值觀。自我身心管理是佛教管理的首要準則,心正則身正,身正則能讓佛教團體走向健全之路,和合發展而使正法久住。星雲大師強調:「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 靈活巧妙在於「心」,從「心」下手才能獲證正報莊嚴;進行環境管理而攝受依報莊嚴。在宗教上,則以自我內心的管理為主,以外在人事的管理為輔。這是必然要求,使有情世間的正報與器世間的依報,得以依正融通,事理無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燈錄》讀後〉,前半部以「承前啟後」論說這套書編撰和出版的重要歷史意義,後半部以「繼往開來」開啟有關「佛光宗成立」的探討。回顧這套書之所以能夠順利出版,體現佛光山教團自覺履行星雲大師所開創的「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佛光宗風和佛光人精神傳統。 慧開法師發表〈從實踐層面理解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述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在此原則之下,佛光教團七眾弟子將持續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展開各項弘法利生的事業,讓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真義與時俱進地推展開來。 ───*───*─── 分論壇1B場次的主持人.....
從金輪仁王到金輪法王 ──釋迦族魚王到甘蔗種的種族變遷軌跡
本文為「佛教與海洋文明」連載專欄第一篇,論及釋迦一族從魚王到甘蔗種法王的變遷軌跡。釋迦族從創世到衰落經歷了數百代,強盛時盛行的是民主制度,創造了金輪王時代輝煌,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釋迦族已經衰落,聖城迦毗羅衛城讓琉璃王滅掉。釋迦族世俗的金輪仁王的身分,轉換到宗教的金輪王法王的釋迦牟尼佛身上,聖人佛陀創立佛教,其場域超過了迦毗羅衛王朝,其聖王或法王的地位及其歷史影響超過歷代前朝,延續2500餘年仍然沒有衰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