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後,經過南北朝時期的盛行,隋唐時期的普及和元 明時期的變化,一直延續到今天。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是中國 歷史上僧俗佛教信仰者尤其是觀音崇拜者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 2 環境下,繼承印度佛教有關觀音經典的說教,並根據大乘佛教的基本 原理特別是大乘菩薩信仰的基本教義,對印度佛教觀音類原典進行進 一步的發揮演繹,從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佛教信仰體系。 藏傳佛教觀音信仰自前弘期便傳入西藏,中間經過一段沉寂後, 在後弘期始得源源不斷地從印度傳入藏地。由於這時印度逐漸興起了 密教,而原來的顯教觀音信仰也在佛教密教化的過程中,逐漸地改造 演化成密教的觀音信仰體系。傳入西.....
阿含經》的「發現」與人間佛教的發展 實相體認與實踐轉向 —憨山大師與星雲大師認識內外教關係研究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係探析 應機之融和 —析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對傳統淨土思想資源的繼承與應用 人間佛教的建構途徑及其實踐邏輯 —以星雲文教館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空間實踐及意義 —以佛光大學海淨樓中的日常生活為中心 佛光山僧眾的人間佛教美育研究 本土化互動 ―佛光山與馬來西亞宗教界的交流探究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研究 「身」與「心」的結合 —星雲大師體育弘法 黃 凱 002 楊本華 042 馬 俊 094 郭 旭 134 陳鈺玲 168 楊.....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作更深入研究,努力避免空泛,使文章更加飽滿。 第七場論壇繼續由廖文慧同學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副研究員評議,四位同學發表論文。 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呂闊的題目為《星雲大師對儒家孝親觀的繼承和超越》。他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孝親文化談起,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孝親觀深具現實關切,符合佛陀本懷,對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世俗之孝進行了創新性的吸收與改造,並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中出世的特點。這一做法既增強了佛教思想的人間性,又提升了儒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創造了出世和入世相平衡的人間佛教孝親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光大藏經華嚴藏、儀志藏編輯知千法師發表題為《星雲大師“待.....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經典詮釋、經典實踐乃至於整個佛教發展的方向。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張文同學的報告題目為《從彼岸到此岸: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文章指出,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有較大的個人創新,使一種神聖而遙遠的信仰充滿了人間的溫情和生活的智慧,呈現出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和圓融性的特徵,體現了人間佛教對傳統神聖資源的拓展性理解與多元化運用。 張文良教授依次對以上四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並給出了切實的修改意見。張老師對同學們以佛教經典為研究物件表示歡喜,並希望同學們能夠從歷史的維度和比較的視角進行深入研究。 第三場論壇由西北大學廖文慧.....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為例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力。談到佛教中國化應該注重現代化的含義,中國作為佛教的重要傳輸地,不能將佛教和其他外來文化相提並論,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老師認為傳統並不等於優秀,怎樣繼承優秀的傳統對佛教發展至關重要,從現代化的立場對傳統進行解讀至關重要。夏老師重點對星雲大師的「戒定慧」做了詳細的分析,「戒」即不侵犯,「定」指的是意志集中,「慧」即緣起中道。夏朗誦認為理解大師的思想可以進一步瞭解佛教的核心理論,這對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後,由王雪梅教授從「自我」的角度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進行分析。王雪梅老師認為佛教個體和現代文明有高度的趨同性,在群體中解讀個體對佛.....
序二──人間佛教的弘揚是繼承佛陀的本懷 41 人間佛教的弘揚是繼承佛陀的本懷 2023年2月,師父圓寂不久,佛光弟子即共同研討,如何從師 父四千多萬字的著作中,系統性歸納其思想,使大眾在閱讀時能提 綱挈領,深入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此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 錄》的緣起。 早在1954年,師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便深刻感悟佛 陀圓滿的德行聖格,撰寫過程中,無數次因情感湧動而哽咽。師父 曾言,那一刻,他深深領.....
體現在 他一生都希望能編集一套高學術水準的白話版佛教經典叢書,佛光 山迄今為止在此方面也已經做了大量具有開創意義的基礎工作。 再如,兩位大師都高度重視高素質僧團的創建工作。道安大師 在這一方面繼承了其師佛圖澄的未竟大業,不僅為僧團奠定制度, 而且在正信的基礎上培養高素質僧團,使得真正具有中國風格和佛 教精神的僧團出現在華夏大地,他這方面的影響,可以說一直澤被 今天在中國繼續存在和影響的佛教。星雲大師所創建的佛光僧團, 不僅在當今漢系佛教中是規模最大、素質最高的僧團,即便在當今 全球三大語系佛教中,也堪稱是品質一流的規模性僧團。尤其重要 的是:佛光僧團非常注意在人間佛教的思想.....
《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三講——鈴木大拙與靈性論(一)
近年終於看到了關於鈴木大拙(1870-1966)的批判性研究,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過去大家把鈴木視為偉大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學者等,把他視為聖人,因此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可批評的傾向。 誠然,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偉業非常重要,不過,為了讓其真正典範永傳,就必須進行開放性的學術批評與討論,釐清哪些部分才是經得住歷史考驗而能流芳百世。拙見以為,關於鈴木大拙的批判性研究之時機已逐漸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