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海洋,共37筆結果:
「佛教與海洋文明」第2篇--《十二遊經》版本及譯者考
從西晉到南朝,中國佛教界共譯出《十二遊經》三次,但是最後只留下了一個譯本,並被收入到大藏經裡。三譯本或譯者有二個與廣州有關,《十二遊經》很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佛教有關,其底本有可能是取自南傳上座部的巴利語系本。三譯本現在只剩下迦留陀伽法師譯本收入到大藏經裡,說明迦留陀伽法師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十二遊經》被許多經典引用, 一直受到法師們的關注,其中不乏著名的道安、僧祐、費長房、智升、道宣、志磐等一代大家,說明這部小經起到「跡均俗典」的功用,提供了很多為人不知或者不同說法的知識,開拓了人們眼界,特別是作為介紹「瞿曇姓源」的著述,經中的說法補了佛經不足,也提供了新材料 。
/periodicals/53a02666-230f-11ee-a077-c9de5a43d6bf/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介紹了《觀所緣緣論》東亞的詮釋史進而談論江戶學者的批判性視角,來說明詮釋之間的衝突。 廖肇亨教授發表「黃檗宗初期歷代住持著述論考:從隱元隆琦到悅峰道章」此一研究同時牽涉到佛教、文學藝術、文獻、外交史、海洋史,由此檢視東亞文化意象的形塑與流變。不論從生命經驗的特殊性或異文化體驗的角度,明末清初東渡日本的僧人著作當中都有豐富無比的積澱,更是聯繫溝通東亞文化趨勢與品味的樞紐,有待更深入的抉發。 黃繹勳教授發表「明清三峰派藏外典籍題解I」整理了明清三峰派藏外典籍題解讓世人了解三峰派一到三代的興盛以及該派在明清社會互動狀況。 劉家幸博士後發表「來也錯去也錯,一隻草鞋活如龍――日本黃檗山萬福寺第三祖慧林性.....
/news-event/events/TSFgsihbEvent-000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