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建構,共32筆結果: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天台「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為主的論析
立基於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間可能的關涉,本文論述之進行乃從個人多年來之研究領域─天台教觀─切入,亦即從天台教觀所宣倡之解行並重,以具體闡釋其中所可能蘊含之人間性,並進而以「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之間的相互依持、相輔相成所展現之教觀雙美的特質,以具體論析於當前社會推行佛教人間化之理論依憑與實踐法門。立基於筆者之前已進行之探討與所得之研究成果,本文或可以更具體而微地闡釋天台智者大師建構一念三千之用意,以及更詳實地鋪陳智者大師如何於行住坐臥中具體落實一心三觀之修證方法,而藉由如此之論析與舖陳,一方面或可將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可能關涉闡明地更深入,同時亦期能回應本文對於推行人間佛教所依之理論與具體實踐之方法的關懷。
/periodicals/82e1285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展望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學的未來 ──讀《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有感
闞正宗教授以「青年星雲」為主題,書寫《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深入爬梳星雲大師在1953-1963年(26歲到36歲)於蘭陽的青年弘法歷程,書中不僅呈現出星雲大師在創辦佛光山前之重要心路歷程與生命實踐,更重要的是宛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此關鍵10年對奠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藍圖整體開展的重要性;換句話說,要理解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學,實不可忽略青年星雲階段。甚至可以說,青年星雲階段,確立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的根源,要了解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學的建構,就要了解青年星雲。
/periodicals/849d03a4-9243-11ed-9508-c9de5a43d6bf/
佛光山的三寶山
佛光山1967 年開山時,我就設立了人間佛教弘法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現在佛光山經過了第一個50 年建設,在硬體上大致的建構已經是三寶俱全的系統,因此在第二個50年,仍然以文化、教育為續佛慧命的重心,由宗務委員會領導,從原來的五院十會調整為 三寶山,繼續推動弘揚人間佛教。
/periodicals/2a8c3cce-9cb2-11ef-be7a-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