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略論《玉琳國師》中的佛教故事——兼談人間佛教思想
《玉琳國師》是星雲大師創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小說。這部作品根據清代玉林通琇國師(1614-1675)的生平行誼而創作,敘述玉琳傳奇的人生故事。該小說創作於上世紀五○年代人間佛教弘法開拓時期,與星雲大師的散文、詩詞、議論文等其他創作一樣,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闡釋與傳播有重要的意義。由於小說這一文體的特殊性,《玉琳國師》在星雲大師諸多創作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但目前這一作品尚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相關研究較為冷清。
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為中心的觀察與解讀
在1954年元月10日出版的《人生雜誌》第六卷第一期上,刊載了署名「摩迦」的長篇連載佛陀傳記《釋迦牟尼佛傳》的第一到第七章,「摩迦」是青年時期星雲大師的一個筆名,此後結集出版的《釋迦牟尼佛傳》,不僅是現代漢傳佛教史上一部重要的佛陀傳記,是星雲大師年輕時期收到廣泛社會關注,並給他帶來終生榮譽的一部原創性作品,也是反映其人間佛教思想「初熟」的一部傑出的現代人間佛教經典著作。
華嚴宗「人學」思想解讀 ——以宗密《華嚴原人論》為中心
華嚴原人論》是華嚴五祖宗密大師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僅是開啟三教融合思想的典範,而且也是華嚴「人學」思想的綱領性文獻。站在佛教的立場,他對儒、道以及佛教內部的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的「人學」思想進行清理與會通,最終都融攝在「一乘顯性教」的教義之下。宗密的《華嚴原人論》並非只是簡單地對華嚴教義進行理論闡發,更多融入了他對人生本原的認識和體驗以及安身立命之道的追索。《華嚴原人論》,是宗密整合儒、道、釋「人學」思想的創新之作,是佛教中國化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式著作。它不僅是華嚴宗的入門之作,亦是深化認識中國傳統「人學」思想的重要理論藍本。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形象
近代中國,在西學東進、民族危亡、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傳統佛教積弊沉重,陷入困境,如何實現佛教的現代轉型與發展,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對接現代生活,付諸改革。當代星雲大師繼承太虛大師的精神,力倡人間佛教,長於文化弘法,蔚為大觀。《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文學弘法的代表作,價值豐富,影響廣遠。中國大陸學界主要有吳光正、王一帆予以評論,筆者在前賢考論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佛陀形象的真實性、藝術性與多維價值,以資海峽兩岸共同在民族復興的新時代借鑑佛教文化,以佛教文藝創作豐富大眾的精神生活。
《星雲日記》中的文學史跡
《星雲日記》載錄了星雲大師豐富的文學史跡,主要有:大師早期的創作經歷,《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重點作品的創作詳情;大師與鄭羽書、符芝瑛、趙樸初、林清玄、柏楊等作家以及文學界學者的交往;大師對佛教文學影視化、文學教育、文學出版的支持,對文學創作、文學功能、佛教與文學之關係等問題的看法。上述史跡與大師的自傳、回憶錄可形成對應或互補,有利於推出更高品質的星雲傳記,完整詳致地呈現其文學人生,亦有利於星雲大師佛教文學之研究。
慧思忍辱思想之探究 ──以《大智度論》與《法華經安樂行義》 之比較為主
南嶽慧思禪師以禪法著稱於當世,但在其思想的代表――《法華經安樂行義》中,運用大量「忍辱」的資料來詮釋甚深禪定的安樂行,由此可知,「忍辱」在慧思生命修持的重要性。但相較慧思其他論題的研究,其忍辱思想的研究就顯得寥若晨星,因此,筆者以「慧思忍辱思想之探究――以《大智度論》與《法華經安樂行義》之比較為主」為題,以補足此欠缺的版圖。學界認為慧思的忍辱思想來自《大智度論》的影響,因此,本文除了探討慧思的忍辱思想,同時也涉及了《大智度論》 忍辱思想之探討。本文共分四部分來進行:一、前言;二、《大智度論》與《法華經安樂行義》在忍辱分類之異同;三、《大智度論》與《法華經安樂行義》在忍辱含義之異同;四、結語。依上述之論述,結論出支持慧思走過人生風雨忍辱力的真貌、其忍與不忍之間的分際,和其忍辱思想的特色,進而提供現代行者一個修持忍辱的參考指標。
人間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偉大意義
人間佛教是當前世界佛教發展的基本趨向,並成為古老的佛教勃發生機的重要源頭活水。當代的人間佛教淵源於唐宋以來中國佛教的人生化、人間化過程之中;近代以來的人間佛教,則始倡於太虛大師,而由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真正付諸於實踐。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推動的人間佛教實踐,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時間。在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總結過去,探討未來,對於人間佛教的推展乃至整個世界佛教的未來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淨.靜.境.竟——禪修之道探討
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就是應用佛陀的教法,解決人生的問題,進而達到世間與出世間的圓滿。從現代的文化來說,即追尋人生的價值,從自我的角度,提升、淨化至達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為終極目標。而「五和」目標的起點及基礎即是自心和悅,但如何才能自心和悅呢?特別在二十一世紀,高度的競爭使現代人身心面臨全方位的挑戰,例如:生活中的壓力、期望高於現實而產生的壓力、社會不穩定帶來的壓力、現實超過想像的壓力,故造成憂慮、妄想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
台灣戰後佛教文學《玉琳國師》之研究
《玉琳國師》是一本以文學筆法所創作的高僧傳記文學,以清朝順治皇帝國師──玉琳通琇的一生貫穿全文,以千金小姐點出玉琳的有情觀與修行觀。此書是星雲大師於1953 年2 月到1954 年10月在《人生》雜誌上的連載,出版為1954 年5 月20 日,共計連載18 個月,從第一篇刊登到出版,僅花16 個月的時間。由於小說劇情生動,文筆流暢優雅,一時名噪教界文壇,使星雲大師贏得佛教界的「文藝明星」稱譽,而此著作亦成為星雲大師青年時期的重要文學代表作。
幸福人生的加減乘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