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4月1日「金剛經的無住觀」線上播出
辦的東禪寺過年燈會,參觀人數逾百萬人,而2月20日更曾前往阿富汗進行人道救援,悲心濟眾的心願體現無遺。 李四龍教授專長於中國佛教史、中國佛教哲學,長期關注佛教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並有《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學術形象與佛教源流》、《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等著作,是一位重視理論與實踐並行的人文學者。 對於《金剛經》的無住觀,要如何才能解行相應,透過二位主講人的對談,將會有精彩的實證體悟分享和學理剖析,精進道業的法緣大眾,屆時敬請準時收看。 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二場,將於4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開播,由佛光山星馬泰印教區總住持、國際佛光會副秘書長.....
【論壇預告】 12月1日人間佛教的淨土觀
12月1日人間佛教的淨土觀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在淨土與諸上善人一起生活、一起修行,這是每個學習佛法的人心中的盼望。但是,我們對淨土究竟了解多少?淨土要往生之後才能去嗎?除了去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其它選擇嗎?淨土的真義又是什麼?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所規劃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將於12月1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第十堂課「人間佛教的淨土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台灣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與西北大學哲學院王雪梅教授結合經論及實踐,為大家介紹佛教淨土思想的源流與演變過程。 西北大學王雪梅教授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攻中國宗教文.....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師,當時就深深感受到大師的人格魅力,以及他那想傳揚中華文化的心。如今神明聯誼會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儼然成為「國際品牌」,教授以1893年在芝加哥舉辦的世界宗教議會相比,並以《諸神的爭吵》一書指出現今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多起源於宗教,而宗教正是文明的內核與靈魂。他強調,中華傳統宗教以「中道」名聞天下,可為解決當今世界的種種衝突,提供新思路,希望學界與宗教界共同努力。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教授表示,台灣傳統社會的信仰相當豐富,且多數人神佛不分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神明對社會的教化非常大,因為百姓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他並表示,「大家應該思考如何讓宮廟在現代化過程中也能與文化結合?讓華人文化部分.....
2018佛‧商對話 談人間佛教的管理與創新
教。張錫峯認為「時間已經到了」,不要只遵循過去的學派理論,什麼都要爭第一,而是要為全人類的幸福著想。 陳劍鍠則引述星雲大師說的「『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慧。」期盼透過論壇,讓東、西方的理論彼此截長補短。 此次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法師,有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鄭振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黃夏年、日本愛媛大學法文學部教授邢東風、西南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楊玉輝、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駱慧英、福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甘滿堂、廣州阿育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忠陽、南京大學商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博士胡勇、南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知賢法師等。 圖說:佛光山開山寮特.....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佛教思想史專家邀請到大陸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要從事中印宗教思想史,特別是佛教歷史與思想的演變發展。另有,長期鑽研天台哲學、華嚴哲學及詮釋學的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教授,近年更創新性與西方心理學結合,將佛教與心理學作跨域的研究探索,也是本次會議發表的亮點。來自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教授,畢業於斯里蘭卡肯那尼亞大學巴利文暨佛學系,碩士是印度普納大學的梵文學研究所。他是少數鑽研南傳佛教語言學,又能兼研漢傳佛教思想史、佛教禪修理論,並關懷當代佛教與現代性議題的學者。 另外,漢傳佛教界較為少人專研的領域,如女性議題與佛教管理學議題,本次特邀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美國康乃爾大學.....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能否禁得起西方理論系統的檢驗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11月1日播出的第九堂課「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從理論與踐行這兩部分,解析人間佛教正是當代文明困境的一帖良方妙藥。這場線上講座由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主講,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段玉明擔任主持及與談人。 翟本瑞教授從韋伯所著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世.....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人間佛教也將抓住時代的機遇,迎接挑戰,並調整其自身的發展方向。這都是AI時代下需要思考的議題。 首先,李利安教授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引出話題。李利安老師講述了人間佛教產生於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時期。那時的西方文化蜂擁而至,給中國社會帶來文化層面的巨變,這使得中國傳統佛教必須重新調整自身的角色,這引發了人間佛教的改革。AI時代的到來,人間佛教需要敢於面對並迎接挑戰,這是這個時代的佛教改革議題之一。其次,李老師介紹了“第三次浪潮”的理論,他說第一次浪潮是原始社會一萬年前的農業革命;第二次浪潮是機器產生的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則是電腦的出現,也就是資訊化的時代,而AI時代的到來,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
《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面世 映照人生萬象的智慧之書
文,展現智慧與慈悲的生活之道。英文版有四大特色: 一、忠於原文,結構清晰:每篇文章均保留原文的標題與段落架構,並以清晰的例子與故事闡明主題,最後以總結段落收束,幫助讀者掌握要義。英譯兼顧文化語境,讓東西方讀者皆能共鳴。 二、生活佛法的指南:本書旨在提供一份日常修行的指引,幫助現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培養真誠、慈悲、精進與道德觀念。它既是生活的鏡子,也是智慧的羅盤,提醒人們在家庭、職場與社會中善用佛法。 三、集體創作的成果:英文版由佛光山歐洲翻譯團隊集體完成,團隊成員來自佛光青年團與義工,由妙光法師統籌。每一位參與者皆受惠於大師著作,將此書譯為英文,是傳承與感恩的具體實踐。 四、多元閱讀與實踐:讀.....
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問世 探討應用管理
層層遞進,乃至建設人間淨土等方面,討論人間佛教的管理與應用,並以佛光山為例。書中首先探討自我內心的修行對管理他人的重要,接著討論人間生活禪對情緒管理的助益;接著敘述人間佛教如何型塑企業文化,並從佛法與西方哲學的角度,檢驗成癮的問題,再從正業、六度等佛法義理談企業管理,進而建設人間淨土。 本論文集系列最大特色,是全球團隊集體創作。2017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南天大學合作,每年出版一冊英文論文集,由妙光法師、覺瑋法師及主編Michael Murphy帶領澳洲、美國、新加坡、香港等11個國家地區近30位國際義工翻譯及編輯,團隊英譯效率及高品質令人讚嘆。 七冊論文集共收錄89篇文章,電子版讀者.....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三次培訓 力求最佳譯文
問─從不斷地討論、思維如何使辭典英譯能夠做得更好。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圖說:蘭卡斯特教授指出,佛學名相同一詞涵蓋多義者,比照中文音譯原則,直接音譯。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 佛法弘傳西方重要里程碑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10月21日至25日在佛光山麻竹園舉辦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三次培訓,此計畫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擔任總召集人,最高學術顧問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 (Dr. Lewis Lancaster)。 圖說: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10月21日至25日在佛光山麻竹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