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8月1日「《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線上播出
各種譬喻,巧妙的闡釋大乘佛教的甚深教義。 主講者慧屏法師自幼學習佛法,熱心公益,15歲時帶動全班吃素食便當,性格像觀音菩薩一樣,有求必應、恒順眾生,為人幽默風趣,是一位正面、陽光、積極利他,令人尊敬的菩薩行者。 另一位主講者董群教授在佛學、宗教倫理、中國哲學等方面均有多年的研究造詣,長期兼任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江蘇尼眾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等各大佛學院老師。重要著作有《正法眼藏》、《法華經研究》等書。 兩位主講人將從「《法華經》的思想特色」、「善巧方便對修行的啟發」、「如來使和善巧方便之間的關係」、「星雲大師如何體現善巧方便的弘法利生、教育徒眾」等面向,帶領大家深入學習《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敬.....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天臺四教儀釋譯》、《天臺小止觀》、《課堂上的摩訶止觀》等專書。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一書,融會古今諸家觀點的精要,探討星雲大師各種弘法事業的實踐,其背後所蘊含的理論教義,顯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菩薩行思想的特色。主要秉持人間佛教的精神來解說《法華經》,分成前後兩篇。闡述:「《法華經》思想教義實踐之研究」、「《法華經》與人間佛教之關聯性」、「《法華經》的成立價值」、「人間佛教菩薩道理論依據」。 本書具有四大亮點:「以現代教義對應傳統經教」、「彰顯佛陀一代時教應世關懷之亙通古今」、「闡述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理論依據」、「研究與教學並重,思想與實踐合一」。 這堂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人間佛教思想如.....
11月1日人間佛教念佛觀 是心是佛話念佛
徒,對於淨土法門、念佛法門深有研究,以出版及講授與淨土信仰相關的思想研究而享譽學界。滿謙法師則歷任佛光山於澳洲、歐洲等海內外道場的住持,承擔創辦南天大學的任務,是集建寺、安僧、弘法、教育等才能於一身的菩薩行者,以自身的弘法經驗,見證人間佛教的修持成果。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時代的特殊需求,而開創的弘法新模式,自今年3月推出第一堂佛法課程後,目前已陸續播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及「建築觀」、「生死觀」等論題,每堂課皆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為與談人,從理論及實踐兩方面各抒見解。嶄新的弘法模式迅速引發各.....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教授分享兩位大師的教化不僅個人身心受用,也陶冶了社會大眾,不只世間層面,還有出世間。如同星雲大師勉勵大眾當菩薩,又如智顗大師勉勵信眾當下觀照身心,領略空假中三觀,兩位大師的目標都是讓大眾走向解脫,實踐菩薩行,最後成佛,這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脈絡一致。當我們在效法及緬懷佛陀、智顗大師、星雲大師時,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並與大眾一起共勉。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QL8fImVivtc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壓軸的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前學務長尤惠貞教授主講,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梅軒研究員發表《悲華經》的穢土思想對「人間佛教」的實踐》,通過對《悲華經》所強調的穢土成佛思想的研究,認為《悲華經》可以對人間佛教的發展提供經證與實踐上的引導意義。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王彬副研究員發表《菩薩行的現代轉型——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為中心的探討》,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即「改變疏離大眾型的佛教、落實信仰生活化的佛教」,「改變精英學術化的佛教、推動宣教通俗化的佛教」,「改變封閉局限性的佛教、實現文教開放性的佛教」,「改變性別歧視性的佛教、宣導女眾平等化的佛教」。 此次研討會共安排4場次研討,將於10月28日、29日分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和上海大學舉行。除.....
〔好書分享〕英譯《佛法真義》第五冊問世 穿越時空回歸本懷
坡、馬來西亞等七個國家地區的青年翻譯團隊共同完成,英譯人員遍及四大洲,展現超越地域與國界的集體創作精神。 《佛法真義》第五冊具備淺顯易懂,生動、生活的描述。從佛陀到六祖惠能大師,乃至20世紀至今的在家菩薩行誼,例如:〈佛陀會生氣嗎?〉表述佛陀對弟子「恨鐵不成鋼」的愛護之心;〈佛陀十難〉則說明了因果業報不能逃避,因為就連成道的佛陀亦須承擔過去行為種下的果報。星雲大師指出,懂得佛陀的心,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六祖大師不識字嗎?〉、〈為神秀禪師定位〉、〈頓漸平等〉三篇,不僅襯托《六祖壇經》的文學價值,亦肯定神秀禪師的成就,彰顯頓漸兩種法門的重要。大師強調,頓悟漸修皆是修行法門,故應「頓漸一如」,不可.....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重大意義正在重新浮現。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化實踐和中國化歷程,在佛教史的角度看,即是佛教的偉大實踐。在這一實踐之中,佛教的人文價值正在充分凸顯,並且蘊含著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實踐者們,作為菩薩行者的般若與方便。 開題會首日共進行2場合計12人次的開題報告,並由妙凡法師、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和張靜之秘書長進行精心而細緻的評點。與會學子通過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進路,通過討論星雲大師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佛理經典與現代轉型、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等議題,共同展開了人間佛教的歷史與現實研究。其中,人間佛教美學觀、人間佛教文學思想、人間佛教幸福指數的心理學調查等新鮮話題,與更高品質的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智」與「菩提心」,就能安頓身心,向著光明前進。 主持人林素玟教授提出本書的三個亮點,一是「快速瞭解星雲大師的生命故事」。二是「透過星雲大師智慧法語,找到調伏自我心性的修行方法」。三是「體悟星雲大師六度菩薩行的實踐,提振正面能量。」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的正向能量,以此來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8月1日第六堂課「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由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教授主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主持,歡迎收看。 課程影片 https://youtu.be/756w5hLAMOQ 星雲大師成就全球五大洲事業的工夫心法是什麼?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於.....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間佛教教義體系主題。首先,陳劍鍠教授發表〈人天乘與菩薩乘的修學問題——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觀點〉,探討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對於在「五乘共法」中,以「人道」修持「菩薩道」的觀點,如何落實站在人道修持「今菩薩行」的問題。其次,屏東大學黃惠菁教授以〈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當代問題的省思——以「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為觀察核心〉為題,談論星雲大師如何通過建立「問題框架」和「重組框架」,本於佛陀本懷,提出符合現代、文明、進步和實用原則的人間佛教理念。這體現了大師深入淺出的詮釋,以強化佛法智慧切合時代的特質。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談論〈圓融——星雲大師經典詮釋的時代特色〉,他指出大師說法具.....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強調平等的菩薩精神,這一切都是大師善巧方便智慧和菩薩情懷的深澈彰顯。 溫金玉教授回顧了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結緣的經歷,深為大師精進不懈、努力弘法的的精神所感動。其後溫教授又從佛教戒律中國化的角度,對菩薩行者在弘揚佛法過程中所應具有的善巧方便智慧與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入闡述。 王雪梅教授從自己長期從事的彌勒信仰研究出發,指出彌勒菩薩信仰具有人間性、智慧性和善權性三大特徵。這些特徵與現代人間佛教思想核心高度契應。彌勒菩薩在弘法中常作善巧施設,而星雲大師在弘揚人間佛教過程中亦同樣深具善巧方便智慧,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信仰之間的一致性。 程恭讓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大乘佛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