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想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兩者的思想皆本源于佛陀源初的生命境域,反映在淨土思想領域,則是“唯心淨土”,是“心淨則國土淨”,這是天臺四土與人間淨土之同體相即。 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李婷宜在題目為《星雲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的報告中指出,綜觀大師的演講可以發現,大師演講具有自如地使用恰當的修辭方式、演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運用深入淺出的說法策略等特點,大師使演講適應於不同場合與不同聽眾,這些特點皆可概括為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志明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山“人道詩學情感觀”比較研究——兼論二師對“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繼承與超越及其時代意義》,文章比對了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
「MITRA」問世 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利器
們沒法抵抗,但要迎接它,讓AI成為工作及學習的一部份。他鼓勵與會大眾,抱持謹慎的態度善用AI,令AI成為弘法利器。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致贈星雲大師墨寶予Nehrdich博士,感謝博士以精彩的演講供養大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應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邀請,4月23日於東禪樓主講「佛典翻譯與AI應用」英文講座。Nehrdich博士簡述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史,介紹LLM大型語言模式,以及他近年開發的「法之善友AI翻譯器」(MITRA.,MITRA不僅是佛典翻譯的最佳工具,也助於梵文、.....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圖說:「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1、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召開。本次會議以「人間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題,安排2場主題演講及3場次研討會。 人間社記者梁韜攝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主題演講 人間社記者 黃凱 上海報導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1、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召開。本次會議以「人間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題,安排2場主題演講及3場次研討會,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想留下重要歷史,在人間留下美好的善緣。 宜興市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王立明表示,宜興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相信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將會帶來清新、脫俗、拓實的風氣,值得大陸佛教界學習、借鑒。 主題演講有賴永海、洪修平、董平、程恭讓以及佛光山依空法師發表,內容精彩、各具特色。另有5場研討會,分成三組同步進行,最後有一場綜合座談。海峽兩岸學者齊聚一堂,討論熱烈、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圖說:學者體驗佛門過堂用餐。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圖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開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圓滿閉幕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佛光祖庭宜.....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人間佛教的會議傳統,同時將以「佛教社會化」為主旨,與會的專家學者將就佛教思想信仰的社會性、現代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係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開幕式後,樓宇烈為大會展開《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根本特質》主題演講。他提出佛教有兩個特點,一是主張緣起論反對神創論,一是主張人的命運由人創造。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是因為在發展中逐漸失去自身特色而導致,所以一些佛教學術研究一味追求印度佛教「原意」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中國佛教的研究要「去印度」,這並不是否定印度佛教,而是要弘揚佛教的根本傳統、中國佛教的優秀傳統。 那麼,中國佛教的特色是什麼?樓宇烈認為太虛大師「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的判斷非常準確,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禪,.....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右)、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左)前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與「多元宗教與社會」研究小組成員進行演講與交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陳登翔/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6月14日前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在齊偉先副研究員的邀請下,對「多元宗教與社會」主題研究小組成員進行演講與交流。第一場次演講主題為「佛光山國際到場發展現況:巴西道場發展的案例」,由妙願法師與佛光山南美洲總住持妙佑法師於線上分享交流。 妙佑法.....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謝大家的蒞臨。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人間社 智定 美國奧斯汀報導 奧斯汀香雲寺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及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一行三人,9月28日為信眾做兩場中英文精彩演講。上午主題為「節欲是解脫根本」的英文演講,共計90位本土信眾參加,以及下午主題為「佛教帶給我們的喜悅」的中文演講,共有70位佛光人出席聽講。 曾在2009年拜訪香雲寺的妙光法師,讚揚香雲寺在監寺覺繼法師的帶領下生機盎然,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本土信眾興旺,寺院氣氛歡樂祥和。 接著演講從何謂五欲及其過患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及平衡自己的欲望,用奉持五戒來對治五欲。述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住持.....
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 開幕研討會隆重舉行
學者與佛光山僧衆約四百人與會,場面隆重。 此次開幕研討會第一階段在佛光山的議程,邀請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暨西來大學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賴永海院長與日本鶴見大學木村清孝校長髮表主題演講,隨後展開各項論文發表會。第二階段將於18日移師宜蘭佛光大學,繼續研討會和活動議程。 佛大佛教研究中心揭牌 楊朝祥校長 出版與育才 佛光大學 將成立世界級的佛教研究中心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的成立,展望未來成為研究漢傳佛教,世界佛教研究中心的標竿。今年4月15日將成立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3月6日於佛光大學召開開幕研討籌備會議,由研發長謝大寧教授主持,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佛光大學佛教.....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論人間佛教的精彩視頻,希望學子能夠借此開示,在寫作中豐富生活與智慧,做一個對社會有承擔力的知識份子,讓這一代年輕人變得更好,讓中國變得更好。 開幕式結束後,程恭讓教授作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專題演講。程教授通過回顧他研習人間佛教思想的學術歷程,結合自身多年研究的心得體會,分享了他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深度解讀。他認為,佛教經典的研究離不開當代人的世界觀、知識結構與現實問題。以此研究古典,就產生了這樣一種可能性:當代人研究的問題,是不是古典中真正討論的問題?對於佛教經典的研究,應當遵守語言學、思想史等的嚴格方法,同時不能帶著妄念解讀古代問題。程教授隨後分享了他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十大.....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拓多元視野
精神實踐的模範。 主辦單位以《貧僧有話要說》、《貧僧說話的回響》、《星雲智慧》及《佛光山2015我們的報告》等與學者結緣。研討會除了在佛光大學展開2天密集的議程,更特邀日本梵漢對譯研究專家辛嶋靜志主題演講「誰創造了大乘經典」,並對佛教學院全院師生專題講演「觀世音與觀自在」。辛嶋靜志稱讚中心在建構及發展漢傳佛教研究方向的高瞻,「透過研究漢語佛典,能夠讓我們了解從2世紀到11世紀大乘佛教的變遷」,並盼日後能夠常跟佛光大學交流,「一起推動佛教21世紀文獻學的發展」。 由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教學院主辦,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之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3日在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