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家積極學習,在3天2夜的共修共學中結一場善美的因緣。 開幕式之後緊接著進行了2場共11名學生的開題,內容涉及星雲大師的祈願文創作、情感觀與文學實踐、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形象的塑造、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講經策略、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等,也有以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為例探討佛教參與社會教育,從藏經版本發展史的路徑切入研究《佛光大藏經》的編撰與星雲大師的編藏思想等多個議題。諸位指導老師從研究方法、論點建構和文獻輔助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建議。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除了讓青年輪番做開題報告外,還安排專題講座、綜合座談、參訪茶敘等精彩內容,讓參與者可以充分交流學習,培養嚴謹完整的研究方法.....
現代社會中的「人間宗教」 學者論壇即將登場
將登場 為尋求現代人類文明宗教互鑑的可能性,以增進人們對不同宗教現象的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多元宗教與社會」研究小組成員合作,將於5月1至3日在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佛陀紀念館舉辦「現代社會中的『人間宗教』:多元宗教的對話與交流」論壇,期盼透過社會科學的研究視野,展開人間佛教與各宗教研究的學術對話交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度與中央研究院合辦論壇,由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多元宗教與社會」召集人齊偉先副研究員帶領18名學者與學生出席,包括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所長丁仁傑研究員、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葉淑綾教授、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范.....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化,並認為在現代詮釋視野下佛教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是進入社會的人間佛教。同時,張教授還強調從事佛教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古典解釋學的研究,追溯佛教經論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要學會當代解釋學的理念和方法,通過對古老佛法的創造性詮釋,推動佛教的現代化轉型,為當代文化建設做出貢獻。隨後,張文良教授談及佛教對當代生死學的借鑒。張教授認為,以星雲大師的生死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海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人間佛教可以建立起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生死學體系,這是人間佛教在理論上的重要突破口。 王雪梅教授表達了她的思考,就人間佛教的「化社會」與「社會化」為題。她認為,首先人間佛教化社會,並帶來.....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Lancaster)在其新書中指出「慈悲 - Compassion」一詞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共同承受痛苦」。並以《妙法蓮華經》中「火焰化紅蓮」與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為例,闡述了佛教中深邃的慈悲觀念。 妙光法師進一步引導大眾思考如何在生活,通過慈悲修持獲得內心的平靜。提出回歸佛陀的教法,修持「四攝法」中的「布施」、「愛語」、「利行」與「同事」,是應對生活困難的法寶,並指出:「人間佛教的核心在於實踐佛陀所行,為眾生服務。」 他還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就是一位真正的人間菩薩,即便在90高齡中風後,仍以堅強的意志每天書寫病後字,為貧苦學子籌募教育經費。他超越了身體的病痛,始終心繫眾生,經常.....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他們也需要僧人及宗教導師,因此,僧人伴隨著海路商人,把佛教弘傳至各個亞洲港口。 第二個問題,透過南方海路傳入中國而後弘傳世界各地的佛教,有哪些重要性?蘭卡斯特表示,今天對中國佛教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理念與實踐,多由廣州傳入,包含禪宗初祖、瑜伽典籍、海洋觀音、比丘尼具足戒法等;若只把目光放在長安,以及從長安傳入的經典、習俗和實踐,則無法全面理解現今中國佛教的景象。 最後,問及這個研究最大的挑戰。蘭卡斯特答道,由於缺乏文獻,因此委派年輕的考古團隊,攜帶全球定位系統儀器,前往擁有佛教遺址的考古地點,把遺址精準地標示在地圖上。透過蒐集大量的資料與繪製精確的地圖,得以論證佛教的海路傳播。 收看線上新書分.....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的人間佛教之路】 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不斷開發新的弘法方式,吸引年輕人學佛,為佛教培養人才。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課程影片 人間佛教學 文/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在創立佛光教團前,曾在宜蘭弘法十年,奠基佛光山未來人間佛教的基礎,重要性不言可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4月1日在線上播出的第二堂課:「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特別針對這十年進行分析與探索。這堂課由《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的作者.....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李利安對學子的成果予以肯定,他相信大家此次與星雲大師和人間佛教的善緣將永遠延續,希望青年惜緣感恩,繼續關注人間佛教,傳承中華文化。夏德美表示,人間佛教獎學金平台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學者,正是人間佛教理念真正的落實,發願未來將繼續助力人間佛教獎學金項目。 妙憫法師指出,歷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宗旨的體現。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學者,通過人間佛教獎學金的因緣,穿越時空與大師相會,並開展各類研究,這是星雲大師願力的實現,希望青年學者們能在祖庭大覺寺切實感受到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 「文字是學者的生命」,妙凡法師最後提醒青年學者,認真對待自己的論文,人間.....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圖說:蘭卡斯特最後強調,現在的資料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的資訊,隔天就落伍了,勉勵大家應保持「初學者的心念」,放下自己因過去所學產生的執見,去獲得更多資訊。 人間社記者王虹月攝 人間社記者 王虹月 大樹報導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11月10至14日在佛光山麻竹園舉辦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五次培訓,此計畫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擔任總召集人,最高學術顧問為美國柏克萊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主講。 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正向能量,以此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 杜教授說明,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語》中,星雲大師以生動、自然的語言敘述待人接物的修養與方法,每一句都是菩薩道的工夫心法。 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成就全球五大洲事業的工夫心法是什.....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人間社記者丹齡高雄報導】 觀音信仰在民間流傳最廣,幾乎根植半個亞洲。為何觀音信仰能跨越國籍、種族,發展傳承至今? 為持續引領大眾深入探源觀音信仰,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陀紀念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系列論壇,第二場「有史可證:觀音信仰的傳承與發展」於7月9日舉辦線上講座,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並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歷史發展的真實義,精彩論述觀世信仰的歷史流變及弘法效應。 分享自身經驗 與觀音結善緣 講座一開始,妙南法師先請主講人分享自身和觀音信仰結緣的因緣。李世偉教授表示,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