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課程,學佛是時代的潮流及需求,期待更多人共同推動設立獎學金,方便更多出家人進修。 妙凡法師指出,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在陳劍鍠教授努力下推出碩士班,以漢傳佛教為主,深入研究佛教的歷史脈絡及各宗派和學派的思想理論。課程邀請多位佛學專家及權威任教,包括國際資深佛教學者蘭卡斯特教授(Professor Lancaster),還有專研天台宗、禪宗及佛教思想史的佛光山永本法師。 譚偉倫教授及陳劍鍠教授分別深入介紹課程內容,指出佛教沒有本位主義,歡迎任何人士修讀碩士班,深入經藏,體解佛教的智慧。黎偉德已是港大佛學研究碩士,現職市場調查工作,出席目的是想知道中大課程的內容有何不同,從課程介紹中亦感到有興趣,表.....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自2015年首屆舉行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闡揚中華文化,積極關懷人間,提升生活文化之理念,鼓勵碩博士生融合儒釋道思想,深入佛教研究及人間佛教研究,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 本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在同行評議遴選、開題報告會複審和論文發表會終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論文寫作過程的全程跟進,增加了對研究機會和研究初稿的複審環節。開題報告會後,與會學生有一個月的時間修改研究計畫。研究計畫經複審後,方可進行論文寫作。本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論文發表會將於年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形象的塑造、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講經策略、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等,也有以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為例探討佛教參與社會教育,從藏經版本發展史的路徑切入研究《佛光大藏經》的編撰與星雲大師的編藏思想等多個議題。諸位指導老師從研究方法、論點建構和文獻輔助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建議。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除了讓青年輪番做開題報告外,還安排專題講座、綜合座談、參訪茶敘等精彩內容,讓參與者可以充分交流學習,培養嚴謹完整的研究方法和鮮明脫俗的思考理路。 圖說: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期許大家做一個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傳承中華文化 鑒真圖書館開啟對話 解讀人間佛教思想.....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革是以戒為師、隨方毗尼的佛教傳統原則。基於此,人間佛教可以有效應對時代所賦予的制度變革挑戰。 妙凡法師對以上四位教授的發言進行了小結,並主持四位老師開啟了第二輪的討論。 李利安教授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的角度來論述百年人間佛教在信仰志趣與精神氣象方面的變革。他首先指出,人間佛教從苦、空、無常等教義的傳統解讀中走出,呈現出告別悲苦情結、陽光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采。其次他認為人間佛教在教義上不同於傳統佛學的艱澀凝重,它開闢出直截了當、通俗易懂、清朗明快的教義接受之路和生活化的教義實踐之路。隨後李利安教授指出人間佛教體現出與現代科學理性對接的自覺意識,形成人間佛教的神聖信仰,體現出自覺自信.....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什麼曲調,只要有人喜歡,能聽到佛法,都可作為弘法說唱的材料,並從說唱擴大到各種音樂和體育項目。〈春聯祝賀〉、〈佛化婚禮〉等篇章皆是佛法與生活結合的實例。 《佛法真義》英文版六冊內容豐富,橫跨佛教義理、思想、佛教常識及行事等主題,探討社會及信仰議題,帶領讀者透過人間佛教視角,建立積極樂觀的態度,成為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的佛教行者。第1-2冊著重在信仰和教理,3-4冊探討佛教修持的實踐面,去年推出的第5冊則穿越時空,探討佛教修持的歷史;甫出版的第6冊,則顯現星雲大師呼籲大眾採取實際行動,由此可見本套書讓讀者從認識人間佛教開始,循序漸進的成為人間佛教的行者。 訂書專線: 佛光文化發行部 官網.....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在宜興的淵源與歷史發展,有唐朝天台宗九世祖湛然、清初玉琳國師、當代中國佛教大師星雲大師等得道高僧,是著名的江南佛地。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偉大創新,藉由研討會,眾多知名學者專家碰撞思想和智慧,對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昇華人間佛教理論、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佛光山宗委暨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以他10幾年來在中國發展的經驗,提出4點說明如何實踐人間佛教:一是以家庭為中心,二是以社會為主軸,三是以世界為發展,四以圓滿為目的。佛光山宗委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對學者的研究貢獻表達感謝,他提到星雲大師的中心思想就是:佛教,為了佛教,非佛不做。 賴永海教授主.....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鑑」的主題,分別從古典學、佛學、人文價值關懷、儒學四個視角作了主旨發言。 論壇邀請全國高校、研究院所近30名青年專家、學者參會。與會者報告內容涉及印度文明與周邊文明的互動、民國佛教中國化、明清中外哲學思想交流等諸多領域,聚焦于不同文明間對話互通、流變關係的思考。每場論文發表,與會學者們都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識、拓寬視野。 本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緊扣「複歸人本,內覺詣道」的主題,體現了人類文明多彩、平等、包容、交流的特徵,凸顯了人文學術研究的價值向度與現實關懷,充分彰顯了文明交流互鑑對於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會議的閉幕階段,張文江教授、方旭東教授就會議.....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自南京大學教授賴永海主講「中國禪與日本禪之異同及其在當代的開展」、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高橋晃一、東京大學教授蓑輪顯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等人,則分別主持「大乘經典中的社會」、「戒律與社會」、「華嚴思想的現代意義」,與諸多學者傾囊交流。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萬金川開場主講「漢傳佛教經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來自中國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台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鬫正宗、台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副教授尤惠貞、中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等人,分別在「人間佛教—以佛光山為中心」的會議場次中,發表各自長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及經.....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佛法。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在當今佛教發展具有特殊重大意義,透過座談會分享和交流經驗,以及深化研究當代世界佛教的理論,特別在這人類思想生活尚不安寧的時代,佛教的作用,以及如何和現代文明接軌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盼此次座談會是個祥和、有創意的會議。 首度參加的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慶本,此次提出論文〈人間佛教光大中華文化〉,他認為中華文化和佛教文化可以等同看待,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是星雲大師就親身經歷,將佛教從古至今的發展做了一番梳理,讀來備感親切。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狄其安發表〈佛陀在人間、人間有佛教─讀星雲大.....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雲大師全集》的編纂問題。當時法師在強調「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做為《全集》編纂的基本原則。同樣地,「四依止」也是解經學的關鍵要點,也是大眾思考佛陀本懷和星雲大師思想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佛陀曾教導弟子要以切近民眾的語言宣講佛法,讓大家「聽得懂」。星雲大師也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身求安樂」,這說明佛教要能回應人心需求,解決時代課題,才能與當代文明對話。 陳劍鍠主任在開幕式的最後,引用星雲大師有關佛光山宗旨的教示作為總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從事佛教教育與文化工作需要長期努力和奉獻,方克有功,今日的解經學研討會正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