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詞或詩文以較方便理解的方式翻譯,達到語言的溝通效果。妙光法師則從佛教口譯的角度,提出六個應對策略:保留原詞、描述和解釋、臨時請求確認、使用通用術語、提前準備、靈活應變,並以《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及《獻給旅行者365日》作為事前準備的參考。 接著由黃致潔老師授課「視譯練習」、「跟述、分神練習」及「實際案例演練」,帶領學員學習合理斷句、詞性轉換、補充刪減、氣力模式等口譯技巧,並介紹專業口譯設備及口譯間禮儀,也安排學員實際進入口譯廂,實務操作佛教同步口譯,模擬口譯現場。 此外,也特別邀請精通佛教口譯、執教於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的吳茵茵老師,教授「中進英口譯策略」及「B語言自我提升」,融合自身豐富.....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及經律論述等,更發表自身對該領域的觀察及瞭解。 不只在學術層面的體會,李利安教授更將星雲大師這份人間佛教的宗風深植於心,並分享在寺院參訪時,處處讚嘆佛光山「給人歡喜」,更提及佛光人的正知與共識,讓各地道場都能如同本山般堅屹不搖,並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本質道出原因,強調統一與堅定信念的重要。 午後的綜合討論當中,邀請到武藏野大學、天理大學、青山學院、早稻田大學等校教授,針對主題場次的發表,紛紛提出自己疑問與評語,教學相長,彼此的互相切磋,眾志一心,將人間佛教的深刻思想植於心中。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致閉幕詞表示,此次佛教研討實屬多國合.....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關鍵。慈悲並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悲的實踐可以為學校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論壇最後,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英文書籍給校方,有今年新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主辦方期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贈送星雲大師墨寶「雲水禪心,祥和歡喜」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為例,分享佛教信仰和恩師星雲大師的智慧如何引領她。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慧,時時以正念轉化瞋怒與惡念。 即時行動是關鍵 自他同體 妙光法師進一步分享,近期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的教導中學習到慈悲的內在意涵:唯有真正體認老病死等.....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四龍說,如今在高科技的時代背景下,人間佛教必然迎來全新的闡釋與實踐。 王雪梅介紹人間佛教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的情況,以佛光山礁溪會館監寺滿徹法師曾在德國弘法為例,說明佛教與德國文化的交流,始於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與德國文化具有共通性。人間佛教在德國依然重視文教,在交流中推行德語翻譯、舉辦博覽會等,對於佛教在德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談及人間佛教當代的主流方向,夏德美認為人間佛教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平等、智慧、慈悲」的價值理念,「平等」.....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中解決問題的實踐工具,尤其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佛法具有強大的指引作用,「人間佛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主持人趙辜懷箴提問:「最喜歡佛說的哪一部經典?」妙光法師回答《維摩詰經》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給他力量,當內心充滿歡喜與能量時,外在的世界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美好。趙元修則分享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認為這部經典是覺悟之法,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大師依然在艱困中成就了一座慈悲的道場,自己也變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陳玉女則分享生活中從觀音信仰獲得的感動,她體悟唯有時刻把觀音嵌入心中、學習觀音的無記、放下、自在,擴大內心的軟體空間,才能做到包容、給人自在。 最後妙光法師為論壇作結,從三月起陸續舉辦的三場觀音論壇,分別從經典、歷史及藝術的視角,引領大眾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希望大家能深入觀音法門的慈悲喜捨,學習觀音菩薩的自在解脫。他勉勵人人透過自己的方式看見觀世音菩薩,不論心中的觀音是什麼形象,只要心裡有慈悲、有眾生,觀音時刻就在身邊。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tB6xi5X6XU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陀紀念館.....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想在全球傳播無遠弗屆,實至名歸的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景。 覺瑋法師則說,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佛光山豐富的資源,南天大學能夠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梁,把南天寺背後蘊含的人間佛教思想,傳達給澳洲及所有的西方國家。作為全球首位人間佛教研究生課程的研發者,南天大學要具備足夠的英文學術類的研究論文資料,供師生研究使用。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是一本專注於與人間佛教有關的學術文章的期刊,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帶領,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承辦,來自全球7個國家的的翻譯義工團隊運用雲端科技、系統管理、集體創作,目前已出版英文版《人間佛教論文選要》、《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未來將繼.....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實了經藏的本土化、適時調適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傳統的經律論三藏,含括佛陀的一切教法;人間佛教是一種適應公民社會開展的佛教,《全集》包含了人間佛教的基礎教義。此書為21世紀人間佛教成功的實踐總結,三好、四給、五和,可為人間佛教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觀念與實踐的學習, 閔麗提及2002年曾到佛光大學學術訪問,在那趟旅程中,感受到佛光山教團在台灣的影響力。人間佛教的推展,順應時代變遷,強調自利利他,關注現實人生,從過去的傳統「孤燈皇卷」,遠離塵囂的佛教印象中,突顯了「我是佛」,重視生活、社會應具備的自覺主動性。 王雪梅從四個面向來說明《全集》的出版意義,一為此套書籍,可視為重要的文化自信表彰的典範;二是.....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弘揚佛法為己任
告第四冊的整體文獻項目及規劃,有逾300篇文章需要翻譯,並建議重新規劃及調整翻譯工作流程,加強整體的互動與配合工作。 覺瑋法師指出,翻譯工作是互相學習,亦是一種願力,希望《人間佛教學術文獻目錄》能夠帶給全球學者、學生作為研究佛法的最佳參考工具,更希望可以滿足大家的求法意願,作為探討生命價值與生活意義的精神良伴。 接著進行問題討論,大家探討並一致認同,文獻目錄需要具備更廣泛內容,「人間佛教」是解行並重,因此內容可以半數為佛教學術文章、半數為生活行證文章,對大家在生活修行與體悟有所幫助;文章需要著重高質素,更需要在主流的研究資料庫推廣,提高文獻目錄的知名度;審核及調整目前翻譯、編輯及校對流程,以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