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中美文化講壇 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
。趙元修分享《法句經》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讓他感受最深。簡單的十六個字闡明佛教的教義及戒定慧。 最後環節談到關於星雲大師給予最大的啟發時,妙凡法師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大師的「接受教育」。並從大師身上學到,多聽多看少說,持包容、開放、不排斥的心態,不斷地學習,要有接受和承擔的勇氣。讓自己活在慈悲,活在勇敢裡,活在智慧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人生要自己放光,啟動內心慈悲喜捨智慧的光,人生再暗都不怕。 當天出席講座的貴賓有台灣駐休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蕭伊芳,斯坦福市議員譚秋晴,休士頓市主計長Chris Hollins,休士頓大學德州超導中心首任主任朱經武。現場法喜充滿,反應非.....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意識不同於現在學科的狹隘性,與人間佛教的圓融、利他、入世的精神具有交通之處。 高文強教授認為:「詩言智:佛教詩學的文學史意義」。高教授指出,歷史上佛教對文學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佛教智慧在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中卻一直呈現為缺失的狀態。雖然「詩言志」與「詩緣情」是中國詩論的兩大主流,但是如果我們對中國詩歌做一個全面觀照的話,就會發現「詩言智」亦是中國詩歌中的重要一脈,例如東晉玄言詩便是一種講「理」的、與佛教有著密切聯繫的詩歌體裁。歷代高僧大德本身都具有很強的文學修養,他們寫詩、論詩的目的都是「言智」,星雲大師亦如是。加之他們與文人有往往有密切的交往,種種因素都使得般若智慧成為寫詩、論詩過程中不可.....
香港中大人間佛教研討會 共研國際傳佈
,並邀請與會者出席8日「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在中大演出的新春音樂會,從音樂藝術感受人間佛教的實踐成果。 人民大學張風雷教授表示,人民大學的重點是研究佛教,並且是唯一受國家委託、培訓宗教領袖人才的高等教育學府。12年來已培訓出近700名宗教負責人;他非常認同人間佛教的精神,經過數代高僧大德的努力,已成為六祖惠能大師後的佛教新標誌。武漢大學何燕生教授指出,武漢大學的「禪文化研究中心」於去年5月成立,感謝佛光山的鼎力支持,成立典禮和一周年紀念典禮均邀請到佛光山副住持兼南華大學副校長慧開法師蒞臨主禮,期待大學能與佛光山建立長遠的合作交流關係。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6至7日於香港.....
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 開幕研討會隆重舉行
究中心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的成立,展望未來成為研究漢傳佛教,世界佛教研究中心的標竿。今年4月15日將成立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3月6日於佛光大學召開開幕研討籌備會議,由研發長謝大寧教授主持,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永東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等人出席。.....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長再率團前往佛光山與星雲大師會面。心保和尚感謝中大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支持,提供一個結合佛學、宗教和文學的碩士課程。人文或文化有關每個人的身心依靠及身心結合,也與修行有關。佛陀除了是一個覺悟的人,也是教育家,佛法是自我教育的智慧,修行上以佛法引導自身的行為,有別一般人以情緒引導行為。學佛對個人及家庭有正面的影響,乃至對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強調把佛法落實於生活中,以及佛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佛教重視行解並重,學術自有其價值性,把行門也做好就能圓滿。 心保和尚並以「凝聚人間‧悲智雙運」為題,主講人間佛教的修行重點,言精意簡,指出佛由人成,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學.....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北京興中文教館舉辦。本次共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上千名學生報名參選,初步遴選後,共有106位碩博士生進入初選。最後經嚴格遴選,33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子參與此次活動。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自2015年首屆舉行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闡揚中華文化,積極關懷人間,提升生活文化之理念,鼓勵碩博士生融合儒釋道思想,深入佛教研究及人間佛教研究,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 本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在同行評議遴選、開題報告會複審和論文發表會終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論文寫作過程的全程跟進,增加了對研究機.....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希望大家能夠充分運用鑒真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在研究上。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傳承中華文化─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5月24日在揚州鑒真圖書館開幕。本次開題會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北京光中書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唐忠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鑒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以及來自海內外高校的32位博碩士研究生參加寫作獎學金開幕式。 在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妙圓法師首先代表館方歡迎大家的到來,向大家介紹星雲大師是揚州人,他捐建鑒真圖.....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洪慧珠及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聯合揭幕儀式。 儀式上簽署了兩項合作備忘錄,第一項是由林愛蓮、黃子堅和台灣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線上)簽署,另一項是由馬大和佛光山教育中心由林愛蓮和覺誠法師代表簽署,並由洪慧珠及馬大國際關係中心主任茜蒂努喜娜見證。 覺誠法師說,研究中心能促進和諧及文化交流,更正確的瞭解宗教,而且不只是在大馬,也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通過文化教育正確認識宗教所促進的和諧、和平意義。 覺誠法師說,佛光山在馬大設立研究中心,並非特地選擇,而是因為機緣到了。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希望此次合作能為同學帶來更舒適、方便的學習環境,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間佛教與社會的關聯,歸根結底是傳統與現代的問題,是古今中西的節點,人間佛教需要在世間開出新路。」 夏德美副研究員分別分析了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在制度變革的努力。太虛大師主要從僧伽制度、佛寺管理條例、僧伽教育制度三方面來進行制度的變革。在僧伽制度上,太虛大師指出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眾的生活、組織制度,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住持僧團。在佛寺管理條例上,太虛大師注重對叢林制度的整頓,使寺廟制度能更適應時代。在僧伽教育制度上,太虛大師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佛學院——武昌佛學院,以及漢藏教理院,居功甚偉。星雲大師同樣從三方面對制度進行改革,一是總結戒律的基本精神,即不侵犯,認為持戒就是修行;二是適應現代社會平.....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應對生活困難的法寶,並指出:「人間佛教的核心在於實踐佛陀所行,為眾生服務。」 他還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就是一位真正的人間菩薩,即便在90高齡中風後,仍以堅強的意志每天書寫病後字,為貧苦學子籌募教育經費。他超越了身體的病痛,始終心繫眾生,經常詢問「我還能為你做什麼?」他的慈悲與智慧,鼓舞著無數人。 在互動環節,妙光法師鼓勵一位經歷重大傷痛的聽眾,溫柔且堅定地說:「永遠不要停止相信,也不要停止嘗試,哪怕是從微小的行動開始,都值得去努力。」 最後,妙光法師總結說,此講座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慈悲的理念,在內心培養慈悲的價值。面對當今社會中的苦難與戰爭,唯有佛教的慈悲與智慧能為我們指引和平的道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