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佛法真義6》引領讀者結合佛教與僧信二眾的生活,期盼大眾採取實際行動、重新檢視修行。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佛法真義, Buddha-Dharma: Pure and Simple, 星雲大師著作英譯 人間佛教研究院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佛法真義》英語翻譯自2018年啟動以來,歷經六個年頭,最後一塊拼圖《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 Buddha-Dharma: Pure and.....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法喜充滿。 當今社會動盪不安、戰火頻仍,生活壓力與人心紛亂交織,如何獲得內心的平靜?妙光法師分享他曾受一位印度學生提問:「作為一名出家人,您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妙光法師反覆思考,希望自己能透過修行達到《金剛經》中的「不驚、不怖、不畏」;無論境遇如何,心中始終保持安穩。這也代表了菩薩的修行,既能自度,也能度他。 妙光法師強調:「我們的痛苦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自於內心的思維。」當面臨挑戰與痛苦時,如何離苦得樂?法師指出,學習菩薩的「十地修行」是解脫的途徑。 在談到「慈悲」時,法師引用了路易斯·蘭卡斯特博士(Dr. Lewis Lancaster)在其新書中指出「慈悲 - Compassio.....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弘法,才有了相對穩定的弘法環境。大師來到雷音寺,至少要面對三項困境。一是宜蘭地處偏鄉,雖有高僧大德前來講經說法,但沒有人願意在此長期領眾;再是雷音寺是個三合院的建築,其中有五間院落被軍隊佔住,嚴重干擾修行;三是當時齋教、民間信仰以及日式佛教活躍,大眾對佛法缺少正確認知。 大師秉持事在人為的勇氣,凡事親力親為,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斷開發新的弘法方式,重視接引年輕人學佛,加入弘法行列;廣結各方善緣,以化邊地為佛地的信心,領導週六念佛會,並將念佛會組織化,成為弘法的生力軍。大師的弘法決心,得到當地士紳、信眾的護持,例如,李決和居士還鼓勵女兒學佛,就是後來出家的慈莊法師。李決和的二個外孫也在佛光山出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都不是我的」等。 杜教授說明「般若智」是「智不住生死」;「菩提心」是「悲不住涅槃」,二者是佛教的核心教義。而成佛的絕對條件為「菩提心的圓滿」及「勇猛心恆精進」。成佛不是一蹴而就,但深信因果,廣結善緣,修行六度,閱讀星雲大師著作,學習大師的「般若智」與「菩提心」,就能安頓身心,向著光明前進。 主持人林素玟教授提出本書的三個亮點,一是「快速瞭解星雲大師的生命故事」。二是「透過星雲大師智慧法語,找到調伏自我心性的修行方法」。三是「體悟星雲大師六度菩薩行的實踐,提振正面能量。」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的正向能量,以此來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8月1日第六堂課「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開幕式,隨後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賴永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發表主題講演。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指出,佛教的發展,從修行和理論的層面而言,皆離不開解行並重,但實踐前要有正確的觀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見,唯有正確的理念才能成為正確的基礎,因此學術的建構至為重要。心保和尚說,星雲大師一生提倡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視作普世的價值,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心裡,如同陽光和水,生活裡處處和佛法相應,從研究和探討中更不難發現這道理,盼藉由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佛法。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而出席的佛光山代表包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紐約道場當家有霖法師、新澤西州道場當家滿普法師、休士頓道場覺法法師、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人出席,共計50人。 「慈悲與包容不僅是個人修行的核心,也能為社會問題提供解決之道。」講座的前四十五分鐘,妙光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政治觀為主軸,闡述佛教如何在社會與政治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和諧與和平。妙光法師舉例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透過媒體傳播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風氣。他進一步借鑑佛教歷史,引用釋迦.....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舉例西湖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在艱難時期中,保持企業對員工的慈悲和關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 關於如何在教育中傳授慈悲觀念,馬德偉分享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表示禪修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情緒管理。他鼓勵與會者從對自己實踐慈悲開始,逐步擴展到對他人及社會的慈悲實踐。 論壇中聽眾踴躍提問,其中有人問到在當前兩極分化的世界中,應如何培養慈悲心。與談者一致認為,雖然「慈悲」在政治和社會中往往被忽視,但它卻是促進社會和諧與幸福的關鍵。慈悲並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7日,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在美國萊斯大學圖書館講演,主題為「A Buddhist Path to Inner Peace and Harmony」(中譯:通往內在平靜與和諧的佛教修行之道)。首次進入萊斯校園舉辦英文佛學講座,吸引近百人前來聆聽,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元修、趙辜懷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休士頓中美寺當家覺法法師與會。妙光法師探討慈悲的意涵並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以慈悲為力量,幫助自己和他人解脫痛苦,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慈悲是一種選擇 從己做起 生活無處不是檢視自我內心和體驗佛法智慧的生命成長之旅。妙光法師以自己15歲移民澳洲,因語.....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千手觀音。這件事也讓如常法師更信服菩薩的靈感:「原來觀音會自己尋找最適合的道場!」 「我是從民間信仰的媽祖看見觀音。」陳玉女教授表示,第一次認識觀音,「是在華視看到《媽祖傳》。」當時劇中的媽祖常以禪坐修行,也會向南海觀音祈求,看了之後,讓她對媽祖的神通力與救父的誓願深受感動,從而也深深影響自己的行為與思考模式,開始學習為身邊的親友向觀音菩薩祈福。 陳玉女指出,幼年時期,其實媽祖和觀音的信仰相當緊密,如家裡供奉的「觀音媽聯」,畫中上方是觀音菩薩,中間即是媽祖,成長後才明白原來媽祖即是觀音的化身,兩者也同樣是女性神,對民眾的生活皆產生很大的影響。 觀音信仰的原型 如常法師表示,觀音信仰源於印度南端.....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圖說:負責最後英文潤稿的Chris Villy表示,翻譯也是一種修行。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人間社記者 趙聞暄 澳洲臥龍崗報導 圖說:翻譯演練中。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圖說:學員討論熱烈。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圖說:星雲大師帶領僧信二眾邁向人間佛教翻譯新紀元。 人間社記者韓執芸攝 圖說:Michael Murphy分享集體創作帶來的歡喜。 人間社記者Robin攝 圖說:小組討論熱烈。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圖說:妙光法師講解翻譯技巧,全場反應熱烈。 人間社記者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