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生命體證人間佛教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
山徒眾的論文發表會的陳一標非常歡喜有此因緣,他表示,將盡所能給予指導。 此次論文討論的方向以人間佛教的思想精神、實踐層面及星雲大師的思想、實踐與人間佛教的關聯進行深入探究,透過飲食、文化、教育、建築、淨土思想、禪修等角度論述,其中有兩篇論文以英文撰寫。評論老師針對論文的內容主題、邏輯組織、寫作架構及所持論點的相關性、重點訴求做檢討,讓與會大眾獲益良多。 閉幕典禮中,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表示,感謝星雲大師定義人間佛教,並勉勵與會大眾用生命體證,除了理論基礎及實踐的步驟,更要有結果的展現。 永本法師則以小故事鼓勵大眾,走平坦路時,人們容易迷失;但如果在走坎坷路時,因為只想快點完成目標,反而容易.....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指出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21世紀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是人的貪瞋癡也與時並進,人類未來的發展堪虞,認為「21世紀人類社會需要佛教」,藉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回歸佛陀本懷,建設人間淨土。此次國際研討會集中在人間佛教在東南亞的發展,她期待陳教授統籌探討人間佛教在歐美的發展。 永富法師致詞指出,人間佛教的研討涉及更深層的關注,包括內在的靈性及生命的終極目標。「大師的人間佛教非常融入生活中,從不談論大家聽不懂的道理」,法師說明,大師教導徒眾以智慧及務實的方法,處理生活中的細節事情,「面對生命要很清楚明白當下應該做什麼」。 一般人誤解佛教迷信、拜偶像,永富法師說:「學佛其實是學習佛.....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社會;現代人間佛教為百年漢傳佛教最重要、最重大的動向;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系統人間佛教,對於現代佛教有卓越、重大的貢獻,值得深入觀察研究。他並指出,當代人間佛教已取得重要進展,如果以彌勒下生丶人間淨土作為終極目標考量,人間佛教尚在起步的路上,需要各方善信支援愛護,尤其需要學界客觀的善意和建設性的研究,而歷次會議已經達成許多深度共識,大大推進了對星雲大師丶人間佛教及佛教的研究理解。 接著由賴永海教授以「把求的佛教變成給的佛教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給當代佛教的啟示」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一般人求財、求富、求壽,多數傳統寺院也以此滿足信眾的需求,但問題是可以求得到嗎? 賴教授提到,佛教講業報輪迴,種.....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來面目。」蔡孟樺說,《全集》記錄了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為人間佛教的思想正本溯源、為人間佛教的開展確立方向、為人間佛教的行者「教化示範」、為人間淨土的實踐「擘劃藍圖」。 圖說: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座談會學者們見面,並致贈書法「佛」字予在場學者。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永本法師發表〈試析《星雲大師全集》對當代佛教弘化之意涵〉,表示參與編輯《全集》過程中充滿感動,看見大師以種種權巧方便,將艱深的佛法化作易懂、能行的人生指南,更將佛陀教義回歸佛陀度化眾生的本懷,把佛陀教法、示教利喜、積極進取的精神、理念,用現代化的方式呈現。 他指出,《全集》不但是.....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集體創作」、「人性領導,尊重包容」、「德行領導,正身治人。」這是依大乘佛法精神與實踐提出的人間佛教式的道德領導模式。 黃老師提出「彌陀管理」是星雲大師管理思想特別之處。「彌陀管理」要求管理者思惟彌陀淨土的秩序運作原理,提升自身與部屬的智慧、德行與能力,合力營造全員高度投入、合作無間、幸福共生的組織氣候。 黃老師歸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的三個特質:品格管理學、智慧管理學、善緣管理學。尤其「善緣管理學」要大力推廣,在管理上以助人為先,廣結善緣才能聚集能量來推動事業。 侯坤宏總結:管理是一種修練,用來完成自己,成就他人,是菩薩道的實踐。9月1日第七堂課「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由香港中.....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李利安教授提出了五部經典,首先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普門品》,其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揭示了觀音接引眾生至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屬於「淨土往生型」。 其三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法門,包括《心經》、《楞嚴經》,屬於「智慧解脫型」,最終目的是通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其四則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例,李利安指出觀音大悲法門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菩薩救度眾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人們的菩提心,繼而產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華經》,經中主要說明在信仰觀音的法門中,如何.....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圖說:四川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雪梅教授(左起)、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講「當彌勒遇到彌陀」淨土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彌勒淨土的殊勝莊嚴 需要眾人成就 人間社記者 周子嘉 高雄大樹報導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極樂世界是「入學」門檻 非菩提心不可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的淨土思想論壇「當彌勒遇到彌陀」,4月29日在東禪樓舉行,由專研彌勒信仰的四川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雪梅教授、專於彌陀淨土的香港.....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世界觀及智慧觀;又感謝覺誠法師以弘法經歷示現了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的菩薩精神。同時推薦大家閱讀星雲大師著作《金剛經成就的秘訣》,進一步了解金剛經的法義。並預告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將由佛光淨土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與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對談,由佛光山男眾傳燈會慧喜法師擔任主持。 《金剛經》的無住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GJBQIQS3UY8 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李四龍教授 《金剛經》的無住觀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經典十堂課,金剛經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策劃的人間佛教十堂課,2022年「經典十堂課」4月1日播出第二場「《金剛經》的無住.....
【論壇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般若堂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劃「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系列論壇,5月1日第三堂課「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由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郭朝順教授,與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進行對談,精彩講說於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播出,五大洲同步聆聽法要。 慧喜法師於開場時提出:260個字的《心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中最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被視為修行的經典、信仰的念誦、神力的加持。郭朝順教授透過列明十一類《般若經》系統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整個核心的心要,所以.....
星雲大師文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武漢大學隆重登場
禪話》等一系列著作開展深入研讀,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是其人間佛教理念形成和實現的文學再現,體現了「回歸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和「回歸佛陀本懷」的宗教情懷。學者們一致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對於建設人間淨土、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學者皆是全國高校文學領域的學者教授,分別來自山東、河北、浙江、安徽、湖北等高校,對於人間佛教的推動有融合推進的作用。 圖說:《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介紹書中特色。 人間社記者陳后攝 圖說:會議由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吳光正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文新、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蕭紅、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蔡孟樺、南開大學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