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
人間佛教學的研究。李向平教授說:「星雲大師三千多萬文字,一生努力,可以歸納成一句話:『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活出一樣貴的生命尊嚴出來。』」 李教授說明傳統佛教讓人聯想到山林或生死,但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把佛陀的慈悲和人間共情的情懷,都放在社會踐行當中。不僅有佛的智慧,還有踐行方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就會有三世果報的觀念,會對生命畏懼,因為破壞生命環境,會有嚴重的果報,因此懂得尊重生命,具有同體共生的理念,維護一切眾生的生存權利。而受持五戒,就是自由踐行生權的實義。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幫助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不受到損害。星雲大師有關生命智慧、生命權利、生命覺悟的論述,非常.....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人間社記者/南京大學 王晶 攝影/陳菲、史宏偉 2024年4月12日晚,主題座談“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為中心”於揚州鑑真圖書館舉行,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擔任主題座談的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王雪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研究員參與座談,線下30餘位碩博研究生及兩岸四地39位聽眾線上參加了此次論壇。 李利安教授認為回歸佛陀本懷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論評估、分析、把握的過程,是一個傳統和現代有效對接的過程,更是現代人在現實.....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佛教 人間佛教研究院12月12日在佛光山舉行第2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來自美國、日本、大陸、台灣等7國、60位學者齊聚一堂,從社會、政治、宗教等各面向探討人間佛教的發展,在討論中激發智慧的火花。 「人間有佛陀,人間有佛法,人間有佛教,可以說是今生今世最大的福德因緣。」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竭誠歡迎大家,並表示,人間佛教是星雲大師一生推動佛法的目標,期盼透過大家座談討論,讓人間佛教理念更擴大,也可以把人間佛教傳遍,讓大家更瞭解與接受,明白佛法與穿衣、吃飯、睡覺等生活息息相關,人間佛教就是生活的依靠。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籌組此次座談會,他表示,星雲大師對台灣當代佛教開展與大陸佛教進展有重大意義.....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教精神內核的生動詮釋。而AI雖可精准複現語言和邏輯,卻無法真正理解和傳遞“情”的價值,因此,人間佛教在AI時代的獨特性依然不可替代。 張文良教授以“緣起學說”進一步闡釋了佛教對“情”的終極關懷。他引用佛陀關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理念,指出佛教不僅強調智慧,更強調共情與慈悲,這正是人間佛教與AI的根本區別。在AI時代,人類應當更加珍視“情”的價值,持續將“情”作為連接個體與世界,超越技術與異化的重要途徑。 此外,張教授結合自身在日本的學術研究經歷,提到近代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受到了日本佛教學術界的影響。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過程中,學者們也在思考AI技術對宗教的影響。他指出,AI的出現不.....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師對佛教的貢獻」,列舉10點:1.有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2.佛光山是實踐性成果。3.創建高素質並具規模化的僧團。4.推動信眾發展,建立在家居士弘法的檀講師制度,及國際佛光會組織。5.判教:回到佛陀本懷兼弘佛教又獨樹一格。6.成功地推動佛教近代化轉型。7.大幅度推進佛教國際化。8.推動兩岸和平。9.為台灣佛教探索正確方向的重大發展。10.成為大陸佛教今後改革發展的借鏡。 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後的另一大創新」觀點。星雲大師重視人間佛教的性格,更進一步將其作為人.....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非常興奮。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除了論壇之外,也於會後安排會後旅遊,帶領與會嘉賓拜訪佛光山台北道場、台中惠中寺、高雄南屏別院等別分院,一睹佛光山地方弘法之姿;並回到高雄參觀佛光山寺、藏經樓及佛陀紀念館。 圖說: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提供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3rd East Asia Graduate Students Symposium)於8月28日至29日舉行,由日本東京大學、佛光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韓國中央僧伽大學等主辦,8月28日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雲水軒的開幕式,共有17所大學,約40名海內外學者以及青年學者薈聚一堂。 來自東亞各區域如.....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首場主題論壇「佛何須沐浴:是神人還是哲人」,5月20日於佛館大覺堂舉行。 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闡述每一年佛誕節「浴佛」的意義,期盼大眾在浴佛當下清淨身口意、去除貪瞋癡,在灌沐如來的同時也清淨自己的心。 本次論壇由如常法師主持,以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一書為與談內容,共同探討佛陀的身分定位及對人間佛教傳播的影響力。 人間社記者李慧琳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首場主題論壇「佛何須沐浴:是神.....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邱永輝認為「本土化」是宗教得以傳播的必由之路。而重視教育和性別平等,是印度佛教團體的本土特色。因此人間佛教在印度的本土化,要從文教弘法,普及知識著手。 當年佛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曾八次前往印度,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5月1日在線上播出的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由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主持,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邱永輝教授主講。「現今佛教在印度所佔的信仰比例只有0.7%。.....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如常法師與黃心雅教授,透過線上視頻和觀眾分享蘭卡斯特教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 妙功 高雄大樹報導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望海明珠: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中文場線上講座7月16日開播,與談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人在台灣),與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人在美國),透過線上視頻和觀眾分享蘭卡斯特教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 主持人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有賢法師介紹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展覽背景及意義,由四位策展.....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優秀,而是活在眾中精進修行。不退轉如同學習外語單字,不斷薰習下,有一天發現已牢記,一生都不會忘記。不退轉菩薩亦如是,不斷修行、奉獻,終能自然而然地永不退轉。 除了經義,蘭卡斯特教授更指導授課技巧。正如佛陀施設種種方便法門,教學的目的是讓人懂,不是傳授教義,而是因材施教,考量學生的狀況、需要及價值觀。教師要自己先感到教學內容有趣,才能傳授給學生,這點對弘法者尤其重要。 院長妙凡法師更於課程第一天和圓滿日,以菩提心、慈悲心及般若3個學佛的重要元素,勉勵大家在教授引導下沉澱、思考、再出發;並鼓勵大家透過上課、開示與他人分享,加深記憶並帶動僧團成為學習型組織。 課程最後由學員分組報告研究成果及心得。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