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頒發 22位碩博俊彥獲獎
座,從佛法化、中國化、全球化三個方面來講述當前佛教研究與發展的現狀。 參加發表會的每位碩博士均提交了優秀的學術論文,他們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以不同的視角對人間佛教展開深入研究,涵蓋佛學、儒學、社會學、傳播學、文學等多學科領域。在為期一天半的發表會上,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對每一位學子的論文仔細評審,除了對其優點給予肯定,也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教授認為,此次獎學金對各位碩博士來講,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術訓練機會。 發表會的最後,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帶來星雲大師的囑託,這個獎學金寄託著星雲大師對諸位青年學子的祝福與愛護,獲得獎學金的青年學人,應謹記大師教誨,做「三好」青年學者,愛護佛教、友善佛.....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大學星雲大師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主講,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兩位講者以「大藏經的雕版藝術: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為題,從中國古代雕版印刷的源起與演進,到佛教在東亞的傳播軌跡,層層揭示大藏經所承載的文化厚度與工藝之美,並以金陵刻經處為切入點,展現其在佛典保存與文化傳承上的重要地位。當日近600名聽眾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顯見各界對大藏經藝術與文化價值的高度關注。 中華文明—書籍與印刷術的源流 開場時,妙凡法師拋出提問:「在人類文明史上,書的起源為何?人們又是如何記錄與傳布?」曾淑賢回顧書籍的發展脈絡,從殷商甲骨、金石刻辭,到竹木簡、帛書、紙本卷軸,再至冊葉裝與現.....
佛光山長老口述史 見證星雲大師70載弘法足跡
師表示,帶著緬懷大師的心,期望經由佛光山開山長老的歷史,能夠提供給社會大眾不同的視角認識人間佛教,認識大師一生為佛教盡形壽、獻生命的身心奉獻,祈願讀者皆能從中感受到一代大師利他的精神,繼續將行佛的偉業傳播下去。 佛光悅讀網: 《心定和尚訪談錄:行佛——以師心為己心》佛光文化悅讀網 (fgs.com.tw) 《蕭碧霞師姑訪談錄:跨世紀的追隨——我生命裡的良師》佛光文化悅讀網 (fgs.com.tw) 為緬懷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開創佛光教團歷史,同時為人間佛教的行者撰寫記錄,保留人間佛教發展重要的口述史料,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3年推出《佛光山口述歷史》,在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及副院長妙廣.....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機緣可以和佛光山合作佛典翻譯與AI應用的項目,讓佛法在全世界的流傳更為廣大。現代技術和AI可以明顯提高翻譯效率及準確性,利用優質的數據資源,可以取得比傳統翻譯流程更好的效果。同時它能夠擴大知識和思想的傳播範圍,使更多人能夠接觸重要的佛教資源。 簽約前由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說明MITRA翻譯準確度的評鑑標準、介紹團隊、數據的分析及雙方合作的具體範圍及成果。妙光法師則介紹佛光山翻譯團隊及目前正進行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全集》的翻譯內容,希望未來利用AI工具提升多語弘法的腳步。 此次正式簽署的合作協議書,旨在發揮AI的潛力,讓佛教經典及《星雲大師全集》觸及更多現代讀者。佛光山人間.....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 此外,張教授結合自身在日本的學術研究經歷,提到近代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受到了日本佛教學術界的影響。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過程中,學者們也在思考AI技術對宗教的影響。他指出,AI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佛教傳播方式的衝擊,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何為真正的自我”。當AI能夠替代部分思維活動時,佛教如何在技術浪潮中保持自身的核心價值,這將必然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 而後,王雪梅教授圍繞“人何以存在”“人如何存在”等哲學命題展開深度探討,剖析人工智慧技術對人類生存方式及宗教信仰的衝擊與重構。王教授指出,AI技術雖為生活帶來便利,卻未消解現代人的存在焦慮。她以“AI男友復活”等社會現象為例,認為技術對社交與認知.....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第三刷出版 促進國際弘法
歡迎,至今已流通逾萬本,2023年第三刷即將推出,期再掀人間佛教中英詞彙學習熱潮,進一步促進國際弘法。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編纂緣起,是為了統一龐大人間佛教辭藻的中英翻譯,並且能透過資源共享,有效地傳播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從1990年起,時任執行長覺門法師及已故的滿和法師,便積極彙編佛光山國際弘法數十餘年的常用辭彙。近年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首席英文翻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結合其國際中心英譯團隊、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班師生及佛光山全球外語翻譯人才,將與日俱增的詞彙,結集成《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一書。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2018年問世時,許多讀者將它當作佛學英語教材;截.....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誕節「浴佛」的意義,期盼大眾在浴佛當下清淨身口意、去除貪瞋癡,在灌沐如來的同時也清淨自己的心。 本次論壇由如常法師主持,以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一書為與談內容,共同探討佛陀的身分定位及對人間佛教傳播的影響力。 人間社記者李慧琳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首場主題論壇「佛何須沐浴:是神人還是哲人」,5月20日於佛館大覺堂盛大登場,此系列活動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教授主講、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持,從精彩的提問與論談中,帶領與會大眾近1500人聆聽一場行者與學者的智慧分享。 書寫佛傳 還佛.....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際關係學院邱永輝教授主講、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邱永輝認為「本土化」是宗教得以傳播的必由之路。而重視教育和性別平等,是印度佛教團體的本土特色。因此人間佛教在印度的本土化,要從文教弘法,普及知識著手。 當年佛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曾八次前往印度,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5月1日在線上播出的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展人,總策展人館長如常法師特別邀請佛學權威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還有來自瑞士的莎拉肯德丁教授,跨界合作共同策畫,以嶄新的科技重現了海上絲路,及佛教水陸傳播的歷史文化進程。 此次透過兩年的努力特別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研究編輯成冊,今天講座邀請了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這一次他更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這本書作審定。 講座中首先透過人間衛視所製作的影片呈現了整個海線絲路展覽的特色。接著,如常法師說明蘭卡斯特教授出書的因緣,因為有這文本才有展覽呈現,「如何轉化」文本為展覽的敘事,也講出其中背景,佛光山.....
北美佛光青年線上口譯培訓
階班課程,指導老師妙光法師特別針對中國成語和佛門用語設計課程。 第二週的初學班課程由知桐法師教導跟述、記憶、網路資源運用等技巧。也介紹佛教翻譯的歷史,簡述佛法從開始的口口相傳,到後來經典的集結。在佛法傳播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翻譯都非常重要。 學員們從讀開始下功夫,鍛鍊腦力;翻譯不強求完美,但要求正確。希望將佛法轉述讓更多人知道,將法樂傳遞給別人。 為了持續精進口譯人員的技巧,有利推動佛教弘法事業,「北美佛光青年中英口譯培訓營」於11月7日、14日舉行,共來自北美洲、澳州、非州、台灣等地共90名青年參與。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世界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特別錄製短片鼓勵青年,慧傳法師說,過去在西來寺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