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英語弘法人才 聞思修培訓
牙文雙語進行。除了印製全西班牙文的手冊外,分組討論時,更設一組西班牙文組,以培訓西語師資。在北美洲服務的法師也組隊培訓英文弘講技巧。 配合美籍人士學習習慣,課程亦做調整,要求報名學員事前做功課,以一篇星雲大師的文章,設計三段式宣講與聞思修證問題,第一日即分組實作,上台宣講,互相觀摩。兩場的大堂課示範講說,由法師、第一屆講習學員及小組推舉代表做精采示範,讓所有參與者,學習多種講說與引導方式;也讓隔天的講說技巧課程更吸引人。 第二日課程由英語檀講師Ina Denton、覺繼法師與知悅法師,說明如何設計演講、以三段式與聞思修證問題讓聽講者近入主題、小組帶領討論方法、運用道具與活動等,讓學員具體了解布.....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究院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佛光山拓展歐洲弘法已逾三十年,成就斐然,如何為人間佛教在歐洲的本土化經驗進行系統性研究,是一份迫在眉睫的文化使命。為此,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秉持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理念,致力於系統性記錄人間佛教的現當代發展,於今年2月延攬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畢業的陳登翔博士為本院助理研究員,擔任佛光山歐洲弘法史的專書寫作計畫主持人。 陳博士的研究專長是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質性研究方法,近年關注佛光山的相關研究,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訪問學人,也是該所「南臺灣區域社會」「多元宗.....
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
管理學、宗教學與現代科技等面向。邀請來自英、美、澳洲、印度、荷蘭、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及兩岸三地近50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從多元視角探討佛教如何契合當代社會人心的需要,面對未來時代的挑戰。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不只講過去,更重視現在與未來。」面對後疫情時代與人工智能世代,人間佛教如何以八萬四千法門的智慧與時俱進,引領現代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淨化內心,是這個世代急切需要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座談會共分六場議程,分別以中、英文場次帶領大眾逐一探究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佛教與心理療癒的對話與合作、人間佛教與人工智慧的應用等等議題,歡迎有志深入人間佛教思想者報名成為觀察員,透過學術的視.....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由南華大學宗教所黃國清教授主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主持 【人間社 宋滌姬 高雄報導】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8月1日線上.....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總監修的佛光聖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於5月10日隆重出版,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新書發布會。為深化社會大眾對這套書的認識,更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辦一系列的學術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出版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定位,並針對「佛光宗學」的傳承使命與未來走向展開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以無盡的悲願和智慧,推動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為使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能為廣大群眾理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成為指引,今日(5/10)新書發布,高雄市長陳其邁及多位立委、佛教界、教育界、學術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出席緬懷大師不朽的行誼,現場及線上近2100人與會。 星雲大師圓寂逾兩年,弟子以「師心為己心.....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改變外在環境,但可以透過選擇接收的資訊來保持內心的平衡與正念。 菩提學子Alice Wang 問道:「在美國以基督教為主流的社會中,當面對不同信仰時,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妙光法師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半一半」智慧,闡述世界本是平衡的一半一半,例如白天與夜晚。他鼓勵學子運用智慧創造空間,尊重並包容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 90分鐘的座談會在充實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結束。菩提學子們的筆記上滿載法師的智慧,這些法語將陪伴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持續實踐與成長。 何祥鈺老師向菩提學子介紹妙光法師與西來學校的因緣。 何祥鈺老師(中)及菩提學子歡送妙光法師(左)、知悅法師(右)。 佛光西來學校自2017.....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 近年規模最大、最具國際性的水陸畫研討會─「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沒有門檻的殊勝國宴」形容水陸法會的大慈悲心量,而且畫展和學術研討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參與者可以大飽眼福和耳福。 配合日前在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和即將登場的「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華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韓、日、美等地學者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更要在弘法實務上發揚光大。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表示,參加徒眾論文發表10多年,看見法師的論文逐漸成熟,解析人間佛教也更具學術性,是很重要的突破。 論文內容透過藝術、文化、體育、管理學等角度,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弘傳。發表會禮請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陳一標、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惠雯,及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李芝瑩,進行評論與指導。4位教授勉勵發表人,應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去切入探討,並以客觀角度整合與歸納論點,藉由寫論文讓自己信仰更加堅固,與大眾分享自己在法上的感動。 閉幕典禮中,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妙文法師鼓勵大家從寫論文中獲得歡喜,得到體悟,在學習上不斷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