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人間社記者傅碧珠 美國達拉斯報導 2024年9月29日,佛光山中美文化講壇在達拉斯講堂開辦一場主題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論壇,此外也應青年團之邀,舉行一場英文座談會。論壇及座談吸引近100位信眾和30位青年參與。 由台灣遠道而來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及知悅、知桐法師等一行人,雖然一路舟車勞頓、講座不斷,但論及佛法時,仍精神奕奕、侃侃而談。論壇由休斯頓檀講師趙辜懷箴主持,邀請妙凡法師、妙光法師及檀講師趙元修居士與談.....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Murphy、Chris Villy的帶領下,譯者直接投入團隊翻譯,體驗現代譯場流程、線上翻譯工具的運用,以及詞彙搜尋等工作。 妙光法師表示,佛光山在開山星雲大師的帶領下,始終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大師很早就明白多種語言弘法的重要性,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他邀請教授學者英譯佛經並每月出版。1962年,佛光山的佛教文化服務處已出版了《中英佛學辭典》。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於1996年在美國西來寺成立,出版了不少英文及其他語文的經典及佛教叢書。而現在因應時代的變遷和大眾的需要,佛光山組織專業團隊,希望透過網路平台的運用,建構起超越時間、地域的現代譯經場,讓人間佛教的思想在全球傳播無.....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實。 談到人間佛教和未來的佛教,程恭讓教授引用星雲大師所說:「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未來人類文明的特點,將是注重更多的交流性。」佛教文明是一種交流性的文明,佛教的哲學核心是無我,包容、接納各種不同文化、文明的融合,在世界各地發展。 課程最後,王雪梅教授表示:星雲大師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對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討論,就是我們對他最好的懷念,也一定是大師所樂見。感念大師對人間佛教國際化和現代化弘傳的卓越識見與非凡貢獻,也在此表達我們最深的敬意與懷念。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一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在3月1日隆重登場。邀請西北大學哲學學院.....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姜桂芹 四川報導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10月26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論壇」,探討《全集》在大陸出版的重要意義。由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偉主持,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陳兵、佛教與社會研究院教授段玉明、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閔麗,以及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李利安、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院教授王雪梅擔任與談人。 陳兵說,佛教在明朝時衰落,20世紀以太虛大師為代表進行復興運動,到現代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從《高僧傳》史料中,發現很少有僧人能將佛教推向社會,關注社會人生,而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
活用人工智能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技術,雖然不能取代譯者做決定,但已能迅速提供大量資料,甚至使用大數據建議用詞,大幅提昇效率及精準度。 主持人陳劍鍠教授在總結時特別提到,《佛光大辭典》在英譯過程中需克服佛教經典、漢語以及英語世界中思想文化之間的差異及不可譯性。並也讚嘆此計畫一路走來所體現的集體創作精神,不僅帶入各種人力資源,如今還結合科技的力量,讓計畫不斷往前推進。陳教授亦表示,目前大部分學界對於科技能輔助佛法弘傳的看法及態度是正向的,而世界各國也陸續建立佛學相關的網站及資料庫。 英譯版《佛光大辭典》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期望進一步發展,不僅提供即時查詢、維持品質的一致性,更能共享翻譯記憶、加強延伸性。它不再是紙本辭典,而是一個.....
徒眾論文發表會 記錄人間佛教的實踐
,因而禮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一標,以及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評。 此次共有22篇論文參與發表,議題涵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文藝文化的傳播影響及人間佛教與科學的關係等,為人間佛教的發展留下歷史見證,程恭讓教授特別鼓勵所有法師,他3年來的參與,明顯看見大家在思惟邏輯及論文寫作的提升,希望透過2天的發表,讓現場參與的200位徒眾,互相交流、顯發人間佛教真義。 評論老師針對論文的內容主題、邏輯組織、寫作架構及所持論點的相關性、重點訴求做講評,讓與會大眾獲益良多。關於論文寫作,永本法師說,論文的論題、論證,都有其既定的結構,必須按.....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人間通訊社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1日起展開3天議程,海內外研究《維摩經》有成的學者專家齊聚佛光山麻竹園法輪堂,分享不同國度、譯本的新發現,也分別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文獻等多元研究角度展開交流。1999年在西藏布達拉宮發現《維摩經》梵文本,讓《維摩經》原典重見天日的日本學者高橋尚夫,也受邀在會中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讓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大陸,甚至是德國的與會學者格外期待。 「《維摩經》是人間淨土的藍圖.....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傳燈樓大會堂,以「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為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大師回歸佛陀本懷,而且呼應人心的需要,「提倡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和信仰的整合」,程恭讓提及,表面看似判教,實則八宗兼弘,不排斥漢、巴、梵三大語系與中觀、瑜伽、如來藏三大大乘系統,具備全新判教思想的大師,採取開放方式整合知識、思想和信仰,建立佛教的典範。 程恭讓詮釋「現代化」的意義,指出19至21世紀後的鄉鎮城市化、社會組織化、重視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他相信大師「成功實現佛教現代化的重大轉型」,找到佛教生存發展之路,運用歌唱、戲劇、影片等現代技術的弘法方.....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辦「人間佛教座談」,就是希望不要拘泥於學術研究或論文發表的形式,讓大家透過座談會盡心如意、暢所欲言。讓論文內看不到的精彩處,透過座談呈現出來。 慈惠法師談及佛光山的行政組織中,都監院職責甚為繁重,目前文化院、教育院、慈善院和佛光會及全球各道場皆由都監院統籌管理。而讓慈惠法師津津樂道的是,現任都監院長慧傳法師是當年星雲大師在宜蘭創辦慈愛幼稚園的學生,園長即是慈惠法師,如今慧傳法師一家四人皆在佛光山出家。 慧傳法師表示,感謝慈惠法師,都監院的規章與行事風格,是當年慈惠法師任都監院院長時即已制定,今日得以運作。佛光山四大宗旨雖與都監院無關,但都監院支持四大宗旨。雖然處理的事務繁多,但體會星雲大師所說.....
生命體證人間佛教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
。佛光山教育院、人間佛教研究院於6月9至10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舉行「佛光山研究‧2014徒眾論文發表會」,由佛光山傳燈會、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 此次共有23篇論文通過初審,參與發表,禮請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一標,以及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評。參與者尚有叢林學院男女眾學部師生、佛光山淨業林及其他各單位徒眾近200人。 開幕式中,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勉勵大眾,透過論文的發表,使大眾思想同一、目標確定,破邪顯正、開發智慧。並從中培養正知、正念與正信,找到依靠。 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介紹評論老師,感謝他們的辛勞,也請老師們依臨濟家風予以指導。 程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