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4月1日「金剛經的無住觀」線上播出
王大臣、知識份子乃至一般民間信仰,舉凡消災、延壽、往生超度各項佛事,普遍都會供奉持誦的經典,而梁昭明太子,將其分為三十二分;唐玄宗將之定為佛教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並為其作註釋,可見其重要性。由此,蘊含般若智慧的《金剛經》,不管是在修行的啟迪上,或者是人心的撫慰,實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隨,尤其《金剛經》的無住觀,更是能讓修行者通透徹悟,身心放下的關鍵妙義。 覺誠法師是人間佛教的現代富樓那,不怕苦、不怕難的行者。先是在天主教信仰為主的巴西弘法14年,籌建了南美第一大寺巴西如來寺,並推動「如來之子」,如今,在回教國家的馬來西亞弘法,每年舉辦的東禪寺過年燈會,參觀人數逾百萬人,而2月20日更曾前往阿富汗進.....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也反襯出人們對終極智慧的追尋。我們該如何在AI帶來的變革中保持覺醒,並與其共生發展?第二堂課將透過深度探討,引領大眾思考佛教與AI之間的互動與融合。4月1日晚間7:30,誠邀您一同線上參與,在科技與般若智慧的激盪中,共創更加智慧與和諧的未來。 Zoom會議連結: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899 3699 0838 密碼:123456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協辦的「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即將迎來第二堂課「當人間佛教遇到AI--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本場講座將於4月1日晚間7點半舉行,特邀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根本出路和正確方向。程恭讓舉例說明,如佛光人工作信條、佛光山四大宗旨及佛光四句偈,都是星雲大師70歲前後成熟思想的體現,在佛光僧團及佛光教團中,具有方向引導和政策指導的意義。而在思想義理上,也重新整合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辯證交融,「為現代文明的新菩薩學養創立了一種生命典範,更提供未來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智慧與價值。」 與談人尤惠貞表示,星雲大師將佛教帶入全球視野,並透過教育與文化,改變了佛教的未來,「讓佛法不僅成為宗教信仰,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精神。」張家成讚賞程教授高度且全面闡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蘊含的智慧,除了能為未來人類文明提供交流性的價值,更能化解未來.....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型。 對於學者質疑人間佛教是否流於世俗?是否具有神聖性?陳劍鍠教授說明星雲大師有自己的修持體證,清楚地明白空性的法理。大師所開展的、施設的種種活動的背後,必然是深藏佛教「緣起性空」的真理。而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正是佛教的不共法。 陳劍鍠教授說明人間佛教並非一般論者指稱,不重視了脫生死之出世問題;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人間佛教任何作務、行持、活動皆須時時觀照自心,藉由種種作務、活動之境緣,作為證入第一義諦的手段。陳教授說:「人間佛教的正行在於『行佛』,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神聖性』在這裡豁顯出來。」 陳教授也對星雲大師管理思想提出精闢見解。他指出星雲大師以「同體共生」的華嚴思想來領導.....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光山佛陀紀念館五和塔「喜慶之家」服務三年。蔡青樺表示,能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聆聽頂級名師的教誨,期許自己把握因緣,努力精進。 學員代表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提到創業三十年,時常思維如何藉助佛陀的般若智慧,提升教育理念,把佛陀的慈悲與方便運用在教學和管理當中。賀惠山長期待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合一的管理心法,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員代表廣東阿康健康集團董事長王李玨認為,佛光山團隊是卓越的管理團隊,佛光教團宣導「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宗風,這是佛教慈悲智慧、利他服務的精神表現。王李玨強調,星雲大師以佛陀的智慧,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後,課.....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教與人間佛教戒學之間的壁壘。 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李廣良教授發表的論文為《「新般若學」視域中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他通過般若學的理論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進行考察,提出了「新般若學」的設想,旨在通過般若智慧與方便法門的統一以妥善解決個人生死解脫與社會整體發展的關係問題。李教授認為慈悲、般若、方便是人間佛教的三大支柱,也是「新般若學」的根本理念。 本次研討會共安排有3場次的研討和兩個主題論壇,除了論文研討之外,還安排由滿蓮法師帶領的禪茶一味活動,以期為與會專家學者提供充分交流學習的機會,也提供大家瞭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不二思想的深意。 圖說: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致詞。 人間社記者楊朔攝 圖說:.....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例如東晉玄言詩便是一種講「理」的、與佛教有著密切聯繫的詩歌體裁。歷代高僧大德本身都具有很強的文學修養,他們寫詩、論詩的目的都是「言智」,星雲大師亦如是。加之他們與文人有往往有密切的交往,種種因素都使得般若智慧成為寫詩、論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三位學者發言結束後,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于亭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他指出,人性之廣大可以達於神性,星雲大師的人生與寫作很好的回答了「人可以成為什麼」的問題。星雲大師的創作可以說是能存其體、能盡其相、能大其用,是中國佛教的傳承與展示。今天,文化衍為學科的現狀限制了我們的思惟,相較之下,佛教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化表現之一,其中所具有的歷史的、哲學的、人學的.....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堂課由《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的作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簡瑞瑤。闞教授以田野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與舊照片,說明青年時代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將偏鄉宜蘭打造成佛教聖地,一步步奠定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基礎工程。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曾在棲霞律學院、寶華山學戒堂、常州天寧寺、焦山佛學院等地參學、讀書,對於僧格的建立,影響深遠。大師在焦山佛學院期間參加「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星雲大師1949抵台,正逢白色恐怖.....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張力特質」、「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四個面向來闡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傳統佛教、現代佛教、未來佛教的承繼、連接和開創。 程恭讓教授以佛教史的眼光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定位,說明「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是傳統佛教的核心思想,並從《瑜伽師地論》的「釋經學」方法論說明星雲大師的人格修養是「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融合與並重:「把深奧的義理,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並經由通俗的語言,將背後蘊含的深奧道理揭示出來。」星雲大師把深奧的佛理講清楚了,講通俗了,講得跟我們的時代合拍了,接地氣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成了當代文明下的人類精神上的一種寄託、一種安慰、一種引導、一種淨化。 程恭.....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揭示了觀音接引眾生至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屬於「淨土往生型」。 其三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法門,包括《心經》、《楞嚴經》,屬於「智慧解脫型」,最終目的是通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其四則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例,李利安指出觀音大悲法門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菩薩救度眾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人們的菩提心,繼而產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華經》,經中主要說明在信仰觀音的法門中,如何從現實生活的追求漸次提升,展現不斷向上的生命軌跡,最後達到帶領大眾共同成就的終極快樂。 心保和尚 分享修持心得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裡,有關觀音信仰的經典中,哪一部經典讓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