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4月1日線上開講
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本書具有四大亮點:「首部考察佛光山開山前青年星雲大師弘法專著」、「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見證青年星雲大師的弘法史」、「精彩呈現青年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改革與創意」、「記載1949以後台灣佛教史發展的重要文獻」。是研究二戰後台灣佛教發展變化的重要參考書籍。 本次座談將探討四大議題:「青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形成因緣與僧格養成背景?」、「青年星雲大師抵台後如何在宜蘭開展其弘法,其困境與轉機為何?」、「宜蘭經驗奠定青年星雲大師的人間佛弘法之路,其理念是否始終如一?」、「從漢傳佛教史到近代百年佛教史,如何定位這位劃時代的大師?」。座談內容精彩可期,敬請大家在4月1日晚上7:30.....
第五章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1.0 版及其成熟—以〈六年來台灣佛教的趨勢〉一文為中心
〈台灣佛教新史〉之一——荷西時期的民間信仰與佛教(1624-1662)
鄭成功(1624-1662)入主台灣之前,南台灣由荷蘭人占領,西班牙人則控制北台灣一帶。荷蘭人在大員(今台南)建城,開發貿易治理南台灣(1624-1662)前後凡38 年;西班牙統治雞籠(基隆,1626-1642),直到被荷蘭人驅逐,前後歷時16 年。
推動信眾在人間佛教中的地位與作用 五、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與信仰的整合 六、成功實現佛教現代化的重大轉型 七、推進佛教國際化的大幅拓展 八、積極推動兩岸佛教交流與兩岸和平 九、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出路和方向 十、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 這十大貢獻的內容,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發展的十大面向。每一 章皆為獨立的議題論述,內容緊扣該章主題,然因本書主要探討大 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思想,難免有所交錯與相似之處,展現異 中存同的表述。此外,本書主要引用2022年出版的《星雲大師全 集》(增訂版)作為文獻依據。 而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大師一生致力於佛教人間化的行誼,.....
〈台灣佛教新史〉之十——殖民初期日本佛教各宗從軍僧來台(1895-1896)
日本佛教僧侶的從軍布教始於中日甲午戰爭(1894,日本稱「日清戰爭」),在此之前從未聞有所謂的「從軍僧」(或稱從軍布教師、布教使),也就是說,「從軍僧」是日本明治維新後,軍隊國家化的第一場國家戰役下所產生的,目的是「軍隊慰問」、「戰死者追弔」及對「清韓順民布教」。1
〈台灣佛教新史〉之二十三── 台灣光復初期之佛教(1945-1949)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雖然日本殖民者撤離,但是,由於國共內戰、台籍日本兵回台等諸多因素,導致台灣光復初期民生凋蔽,尤其雪上加霜的是民國36年發生「228事件」,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直到政府於民國38年遷台,中國佛教會在1950年重新運作,台灣佛教在大陸、台籍緇素共同努力下方才逐步上軌。
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台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
佛教雜誌的弘法功能在戰後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為當時主要的文字弘法型態。且由於《臺灣佛教》是台灣佛教界最早的一份刊物,又為當時擁有台灣佛教發展主導權之中國佛教會所創辦,因此,本文以《臺灣佛教》為例,期能藉由考察當時佛教界人士於佛教雜誌中發表的文章,來作為人間佛教進入台灣初期如何被討論、實踐的佐證之一。再者,過去探討台灣佛教雜誌的研究較少,故希望藉由此類材料的利用來印證過往學者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本文嘗試藉由對佛教雜誌中所收錄之人間佛教相應內容,分別從戰後台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進行史料蒐集、文本分析,梳理雜誌中所收錄之文章、報導。綜合當中與人間佛教相關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台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
1949 年春天,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以下簡稱青年星雲)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幾度流離奔波,直到1951 年12 月受新竹靈隱寺住持無上法師(1907-1966)之邀,前往由大醒法師(1900-1952)所主持之「台灣佛教講習會」擔任教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