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暫時解除眾生的當下之苦,包括自然的、社 會的和人身的。佛教認為,擺脫現實的各種苦難並不等於完成了最終 的解脫,何況人生在世,苦難是絕對的苦難,要永遠實現絕對的解脫, 就必須掌握般若智慧,證得實相涅槃。即使已從當下的現實苦難中擺 脫出來,也要再進一步。而對於菩薩來說,若只局限於尋聲救苦,就 失去了覺他這一基本標誌。所以,觀音救度眾生,既像《普門品》所 說的,尋聲解救眾生的當下之苦,又像《心經》所說的,最終還是通 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從而“遠離顛倒夢想,究竟 涅槃”。這種信仰也可以簡稱為覺悟信仰。 其三是“淨土往生型”。隨著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信仰在中國的 廣泛.....
第14集佛光山的故事 【普賢殿與普賢農場】
線上閱讀 第14集佛光山的故事 【普賢殿與普賢農場】 佛教裡,普賢菩薩以實踐的修行為第一。其中座落於佛光山最高山嶺的峨嵋金頂,就是供奉普賢菩薩的「普賢殿」。期望學習普賢菩薩之大行,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普賢農場,就位於普賢殿的後方,佛光山殿堂的供花與全山的園藝布置,多少都有這座農場的貢獻。 請點閱: https://reurl.cc/QexWgp 佛教裡,普賢菩薩以實踐的修行為第一。其中座落於佛光山最高山嶺的峨嵋金頂,就是供奉普賢菩薩的「普賢殿」。期望學習普賢菩薩之大行,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普賢農場,就位於普賢殿的後方,佛光山殿堂的供花與全山的園藝布置,多少都有這座農場的貢獻。 佛.....
惠法師以九十二歲高齡,每月主持會 議,聆聽我們的報告,帶領我們討論,如定海神針指導我們收錄大 師《全集》的內容方向。他說,師父圓寂後,其他事情可以不做, 這件事情一定要做,效法先賢大德尊者在佛陀涅槃後做教法的結集 整理。程恭讓教授更是傾其所學,不厭其煩地與我們反復討論,提 挈大師思想的重點。感謝所有參與編輯撰寫的團隊成員,在各自本 職工作的同時,齊心協力,以兩年時間共同成就這套《星雲大師人 間佛教傳燈錄》的出版,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 大師一生弘法,教化十方,其智慧與慈悲難用言語盡述。沒有 大師,我們無法親近佛陀的本懷;沒有大師,就沒有今日人間佛教 的新氣象。佛光山藏經樓.....
而被稱為佛陀(覺者)。此後,佛陀成 立佛教教團,大力弘揚佛法,成為當時沙門思潮中一位傑出的代表 性人物,而佛教也成為東方古代具有偉大智慧和信仰的一個理論和 實踐的體系。八十歲時,佛陀在拘尸那迦城涅槃。 佛滅之後百年,和合一味的佛教團體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 這稱為「根本分裂」。此後,上座部和大眾部又連續分裂出一些支 派,這稱為「枝末分裂」。這使得佛教由早期佛教進入部派佛教的 階段。佛滅五百年,即西元前一世紀前後,大乘佛教(菩薩乘佛 教)的經典先後湧現,佛教進入聲聞乘佛教與菩薩乘佛教相互對 立、各自發展的階段。西元前三世紀,上座部佛教正式傳入斯里蘭 卡,此後南傳巴利語系佛教逐.....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when one buddha is born, the other two will pass away
三藏與部派
佛法是佛陀的三業德用,佛陀涅槃後,他的一切言行教化都被結集在「三藏」——經,律,論中,並由此宏通開展,流傳至今. 但由於部派的分裂,各派為證明自己的權威,正統,乃以自派之立場重新編纂聖典,遂造成了部派間各自擁有自己學說和經,律二藏的史實. 而各派經,律內容的歧異,也促使學僧更致力於教法的說明,註解與分類整理,以消弭彼此間的矛盾與出入,阿毘達磨 (論) 遂因此而興起. 故三藏的結集與部派的成立,二者是交互影響的。 本文以聲聞三藏 (小乘三藏) 來做敘說,介紹聖典四次重要的結集及其成果與後經,律的分化. 作者依印順法師的說法,分析各派分裂的主因與其所主張之不同,並列出各部派所傳持之三藏,以區別不同經,律的所屬部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