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仰有正規佛教經典的直接依據或理論基礎,而它沒有,所以這種信仰 體系在許多方面同正規佛教經典相違背,從而呈現出一定的異端性。 這種獨具特色的觀音信仰(或稱觀音民俗文化現象),由於表現在各個 不同的民間信仰派系或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層 次的人群當中,所以,其內容極為豐富,體系也十分龐雜,甚至常有 相互矛盾之處。 在以上三種觀音信仰體系中,前兩種信仰體系均屬正規佛教信仰 的範疇,其中藏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屬於大乘密教範疇,在整個藏 3 傳佛教體系中居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屬於大 乘顯教範疇,在義理上涵蓋了漢傳佛教最基本的內容,在實踐.....
4月1日「金剛經的無住觀」線上播出
師擔任主持,以「金剛經的無住觀」為題對談,深入探討金剛經在般若經典的重要性,以及對於學佛修行的饒益。 《金剛經》對於佛教徒而言,是一部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是自古以來,各階層上自國王大臣、知識份子乃至一般民間信仰,舉凡消災、延壽、往生超度各項佛事,普遍都會供奉持誦的經典,而梁昭明太子,將其分為三十二分;唐玄宗將之定為佛教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並為其作註釋,可見其重要性。由此,蘊含般若智慧的《金剛經》,不管是在修行的啟迪上,或者是人心的撫慰,實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隨,尤其《金剛經》的無住觀,更是能讓修行者通透徹悟,身心放下的關鍵妙義。 覺誠法師是人間佛教的現代富樓那,不怕苦、不怕難的行者。先是在天主教信仰.....
〈台灣佛教新史〉之一——荷西時期的民間信仰與佛教(1624-1662)
鄭成功(1624-1662)入主台灣之前,南台灣由荷蘭人占領,西班牙人則控制北台灣一帶。荷蘭人在大員(今台南)建城,開發貿易治理南台灣(1624-1662)前後凡38 年;西班牙統治雞籠(基隆,1626-1642),直到被荷蘭人驅逐,前後歷時16 年。
當佛陀約會神明——「2015 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觀察思考
受到全球宗教界、學術界以及觀光界矚目的2015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於12月25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如期登場。正式會期僅一天,但其整個流程—神明朝山、神佛聯誼和聖駕回鑾,長達10個小時以上。
當佛陀約會神明「2015 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觀察思考
本文通過對2015 年「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的觀察,記錄台灣佛光山與「世界各路神明」的交流與互動,進而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民間信仰思想的新發展。作者發現,聯誼會已經從「全台神佛會」演變為「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並顯現出從「宗教」到「文化」的演變趨勢。文章認為,星雲大師在認定「人有佛性,神當然也有佛性」、肯定「有歷史可考」的民間信仰對民間有益、認定民間信仰的神明是佛教的「護法神」的基礎上,提出神佛應當團結起來「共襄盛舉」,並進而完善了他的「正信」理論,即正信的本質是自心自性,正信的態度是尊重包容和交流往來,正信的方向是追求真善美和世界和平。由此,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達到了一個新高峰。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感溫馨,充滿熱情與溫度」,感謝眾人「從接待到接引」,圓滿每一次任務。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以四十幾年前北港媽祖廟申請加入中國佛教會,卻因緣不具足的故事為例,表示希望不分民間信仰與神明,都能共同為佛教發心、努力。提及2017年學者分為A、B團實際參與神明聯誼會,此次發表論文與大家分享所見所聞與感動,相信不只為其他宗教寫下歷史,也為佛教寫下歷史。 「大家的付出,讓不同的宗教之間彼此交流、提升、自我認識到進一步精進,這就是神明聯誼會最大的價值。」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表示,他希望透過此次學術會議,能讓實踐與理論更進一步地結合,未來希望神明聯誼會能成為促進世界和平.....
69 (九)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到根本的出路和正確 的方向,是大師對佛教的第九大貢獻 現代台灣佛教,由於其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發展歷程,具有明顯 不同於大陸佛教的一些特徵,如較為嚴重的民間信仰化、齋教化以 及日化的現象;而在當代台灣地區,台灣佛教又面臨族群分裂、政 治衝突及社會整合漸趨困難的特殊環境,亟需高度心靈智慧的潤澤 與引導。星雲大師是一位深具般若智慧及善巧方便的現代人間佛教 的導師,他所推動落實的人間佛教,也以高度的權巧,成功地解決 了台灣佛教發展中的重重難題。諸如:既建立起佛教的正信,也容 受及改造民間信仰;既回歸中國佛教以戒律為本位、以僧團為中心 的傳.....
第七章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民間信仰思想研究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情圍剿;1955年證光法師遭人誣指藏匿叛徒,也成為白色恐怖下的亡魂。 處於政治動盪不安、佛道教混淆不清的年代中,28歲的大師寫下了《釋迦牟尼佛傳》,目的就是希望能正本清源,讓大家明白佛教與道教、神壇、民間信仰的不同,從而堅定佛教的信仰,引導人人通往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自己及他人樹立奮進的目標與學習的榜樣。「更重要的是,要還佛陀一個本來面目。」 透過修行 斷煩惱生死之流 「大師曾提到,要認識佛教,就要先認識佛陀,佛陀是人不是神的身分定位,對於修行有何重要意義?」對於如常法師的提問,心保和尚先反問大眾:「想不想看大師?那就要看《星雲大師全集》,因為那是大師的法身;想不想看佛陀?那就要看《釋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