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想瞭解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一古一今的兩大師如何共暢佛陀本懷?就不能錯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壓軸的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將於12月1日線上登場。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前學務長尤惠貞教授主講,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林志欽擔任與談人。 主講人尤惠貞教授,東海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10「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oq94 會議 ID:852 2740 1773 密碼:123456 YouTube 同步線上播出 :https://lurl.cc/q0ziQZ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10「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壓軸的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前學務長尤惠貞教授主講,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林志欽擔任與談人。這堂課聚焦於人間佛教,探討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古今兩大師如何承續佛陀關懷人間的教化,如何暢通佛陀度化一切眾生的本懷,以真正開展.....
的一位重要倡導者,是現代 人間佛教的一位重要落實者。從中國佛教史及中國佛教思想史的 整體而言,星雲大師以其卓越的功德和事業,是可以與道安大師 (312-385)、廬山慧遠(334-416)、天台智顗(538-597)、六 祖惠能(658-713)、蕅益智旭(1599-1655)、太虛大師(1890- 1947)等大德高僧相比肩的一位現代佛教的宗師。這裡,限於篇 幅,僅對道安大師和星雲大師兩位漢傳佛教先後大德的弘法事業, 進行一個簡略的分析和比較。 這兩位大師之間,相隔了一千五百多年,卻存在許多可資比較 的地方。道安大師一生佛教事業的中心課題,是在佛教傳入中國 三、四百年之後,如何.....
Chinese Interpretations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Upadeśa’s “Three Samādhis” to Zhiyi’s “Threefold Contempl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arly Mahāyāna commentary, the Upadeśa through the doctrin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three samādhis and how it has influenced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Zhiyi’s threefold contemplation. The approach on examining Zhiyi’s relation to the Upadeśa through our position in the historical and textual context of the Upadeśa and of Zhiyi has opened up to a strong impl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ir connection. In addition, our brief study on the citation of the Upadeśa in Zhiyi’s extant textual exegeses indicated his frequent usages of the commentary both in his early and later works.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天台智顗大師於《法華玄義》中說明《法華經》:「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綱目。」意為《法華經》不是要談佛陀所欲教導的內容問題—這是微細綱目;而是要談佛陀教育眾生的宗旨以及佛陀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原則性的問題――這即是所謂的「如來設教大綱」。
名言施設與諸法實相——智顗與三論師假名觀的差異
「假名」是大乘佛學的基本範疇之一,表明了佛教在世界觀問題上的基本看法。南北朝時期,各種佛學思想先後輸入中國。在當時的中國僧人中間,對於「假名」這個概念, 存在著諸多不同的理解。天台宗創宗大師智顗(五三八-五九八),與僧詮、法朗(五○八-五八一)、吉藏(五四九-六二三)等三論師,在使用「假名」時雖有共通之處,但彼此的分歧相當明顯。 在智顗那裡,假名具有自身獨立的理論意義,被用來表示作為宇宙人生總體的「假法」,從而使中國佛教更加關切現實人生。三論師則過多地強調「名言施設」這種方法,忽略了假名在實際生活裡的意義。為了行文的方便,在具體分析三論師和智顗的假名觀以前,本文首先扼要地梳理假名在印度佛教中的思想發展。
「三好運動」之倡導與「政治和尚」之解疑
星雲大師於1998 年正式公開倡導「三好運動」,邀請時任副總統連戰先生共同推動。本文主要說明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三好運動」的倡導及其影響,其中論及近代最早提出「三好」的印光大師,其所述「三好」的內涵大抵配合念佛法門,希望信眾依此而增上,積累往生資。再者,闡述星雲大師對於「三好」的再詮釋與創新。「三好運動」在台灣社會已人人耳熟能詳,還在世界五大洲推展。「三好運動」從自身的修鍊,進而達到社會、國家的安定,引領我們邁向清淨的國土。 二是推動「三好運動」與政治關係解疑,其中論及邀請國家掌權者而引發的相關問題,無須諱言,即牽涉到「政治和尚」這種汙名化的問題。由「政治和尚」問題,反溯中國早期道安法師所言「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重新解讀,間中以智顗大師、宗密大師、太虛大師等人的例子作出說明,並重新檢討「政治和尚」此詞的內涵,解疑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