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 今佛館開幕
大師也分享自身與文學的故事,他不曾進過學校,獲得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文學入門,出家後在寺院有機會讀到一些佛經,寺院裡也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在沒有電視、電影的時代,這許多書成為每天生命時間寄託之處。自古以來,文學可以說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著書立說,歷史、哲學、奏章,都需要有文學,也是每位讀書人所需要。 圖說: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今佛館開幕,全體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星雲大師暢談人間文學創作的歷程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開幕典禮,1月10日在佛光山佛陀.....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人間通訊社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新聞來源:鳳凰網】 在中國綿延了2000多年的佛教,早已融入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下,佛教如何影響中華文化?佛教如何融入現代社會的發展中?5月27日,由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主辦的「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在中國西安西北大學盛大召開,海峽兩岸學術界、宗教界、文藝界、企業界代表同時參加此次論壇。 讓佛教走入人間 時勢所趨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演中曾說,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經過與儒、道兩家的融合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課程,3月11日舉行簡介會,此碩士班為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個以研究中心為名、獲得大學審核通過的課程,亦是香港大學唯一的佛學研究碩士班,實屬不易。主禮嘉賓包括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譚偉倫、珠海學院校監李焯芬教授。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知悅法師列席,約百位人士出席簡介會。 心保和尚表示,香港中文大學與佛光山保持非常良好的聯繫,去年中大沈祖堯校長再率團前往佛光山與星雲大師會面。心保和尚感謝中大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支持,提供一個結合佛學、宗教和文學的碩士課程。人文或文化有關每個人的身心依靠及身心結合,.....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張曉藝 北京報導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2018年5月25日,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式在北京興中文教館舉辦。本次共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上千名學生報名參選,初步遴選後,共有106位碩博士生進入初選。最後經嚴格遴選,33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子參與此次活動。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自2015年首屆舉行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闡揚中華文化,積極關懷人間,提升生活文化之理念,鼓勵碩博士生融合儒釋道思想,深入佛教研究及人間佛教研究,實踐中華文.....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承辦。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唐忠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鑒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以及來自海內外高校的32位博碩士研究生參加寫作獎學金開幕式。 在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妙圓法師首先代表館方歡迎大家的到來,向大家介紹星雲大師是揚州人,他捐建鑒真圖書館就是為了發揚佛教研究的功能。希望大家能夠充分運用鑒真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在佛學研究上,特別是人間佛教研究的特色。 程恭讓在開幕式致詞,從19世紀以來,在世界秩序發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包括佛教在內的傳統文化被嚴重低估。寫作獎學金活動的主題是「傳承中華文化」,希望學生在論文研究的.....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朝祥透過ZOOM平台線上表示,非常榮幸代表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與馬來亞大學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MOU),並向出席典禮者介紹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成員單位及主要活動,希望未來可以在學術交流、學生交換、佛教研究等諸多領域與馬來亞大學展開合作,利用機遇分享資源、共同發展。 林愛蓮致詞時表示欣慰,看到馬大和佛光山在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和宗教領域研究,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可以借此推動更多的交流。 她說,隨著合作機制建立後,馬大也與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在台灣以及其他國家設立的5所大學搭建對接,即台灣宜蘭佛光大學、嘉義南華大學、美國西來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及澳洲南天大學。 她指出,馬大「人間佛教研究中.....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邀請出家與在家代表共同分享佛法的智慧與實踐。與談人包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元修,以及此次論壇主持人趙辜懷箴檀講師。他們從不同的視角深入,探討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並分享各自在修行過程中所獲得的智慧與喜悅。 論壇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學習三藏十二部經中,哪一部最具啟發性;二是學習人間佛教或親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過程中的最大啟發。妙凡法師首先分享早年入佛門時的深刻體會,特別提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引用《佛遺教經》中「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勉勵與會者修持忍辱,並強調在生活中應保持清淨心。 妙.....
《法華經》在中國―思想.傳譯.實踐.文化
《法華經》是形成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的一部重要經典,富含深刻的教義思想、宗教信念與修行指引,明白說理與譬喻故事交織巧妙,為各個歷史時代的大乘行者提供豐富的思想與實踐資源。這部經典所述法義就當時的佛教學說脈動而言,具有創新思想的意義,激揚教理論辯與發展,對整體大乘佛學產生深遠影響。《法華經》義理精妙,敘說生動,富文學趣味,在思想、修行、文學、藝術等面向,為中國佛教與文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在思想維度,道生、法雲、智顗、吉藏、窺基,及歷代許多佛門大德留下解義精湛的注疏,成為後人理解經義的資源。在修行層面,高僧傳記留下許多僧人修持《法華經》的事跡記載;天台學系發展依於此經的止觀與禮懺法門;還有多種關於此經的弘傳記與靈驗記。文學與藝術方面,此經本身具備文學性,教說與譬喻成為歷代文人經常援引的題材;二佛並坐、觀音形象、譬喻故事,在中 國佛教藝術作品中生動呈現。《法華經》的多元展現樣貌是中華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構面。
《星雲日記》中的文學史跡
《星雲日記》載錄了星雲大師豐富的文學史跡,主要有:大師早期的創作經歷,《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重點作品的創作詳情;大師與鄭羽書、符芝瑛、趙樸初、林清玄、柏楊等作家以及文學界學者的交往;大師對佛教文學影視化、文學教育、文學出版的支持,對文學創作、文學功能、佛教與文學之關係等問題的看法。上述史跡與大師的自傳、回憶錄可形成對應或互補,有利於推出更高品質的星雲傳記,完整詳致地呈現其文學人生,亦有利於星雲大師佛教文學之研究。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對於不同宗教採取開放態度,讓佛光山更易接引當地人來到道場認識佛教。 「佛光山在巴西弘法的本土化相當成功,現在已經是巴西人度化巴西人。」妙佑法師說明,不僅如來佛學院全部是巴西人,其中更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求授三皈依,另外也由當地人成立了佛光會,使得佛光山南美弘法更進一步。與會學者提問巴西人對於佛教的看法,以及學習佛法的關鍵。妙佑法師回應,巴西人雖會參與天主教活動,但也認為佛教的慈悲、智慧在生活中相當實用,因此認識佛教後,會持續學習佛教知識,在兩個宗教之間的參與並不牴觸。 第二場次由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AI應用」,首先說明該計畫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包含數位化的過程、從紙本人工處理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