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學術研究或論文發表的形式,讓大家透過座談會盡心如意、暢所欲言。讓論文內看不到的精彩處,透過座談呈現出來。 慈惠法師談及佛光山的行政組織中,都監院職責甚為繁重,目前文化院、教育院、慈善院和佛光會及全球各道場皆由都監院統籌管理。而讓慈惠法師津津樂道的是,現任都監院長慧傳法師是當年星雲大師在宜蘭創辦慈愛幼稚園的學生,園長即是慈惠法師,如今慧傳法師一家四人皆在佛光山出家。 慧傳法師表示,感謝慈惠法師,都監院的規章與行事風格,是當年慈惠法師任都監院院長時即已制定,今日得以運作。佛光山四大宗旨雖與都監院無關,但都監院支持四大宗旨。雖然處理的事務繁多,但體會星雲大師所說:「忙就是營養」。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圖說:陳劍鍠教授致詞。 圖/香港佛光道場提供 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 香港報導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11月14、15日聯合主辦「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及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推廣中心協辦,11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開幕典禮。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及國際佛光會香港秘會秘書長永富法師、.....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針對理論與實踐的原因,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果。 明杰法師認為,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實踐的代表,星雲模式彰顯出獨特的光芒。中佛協前會長趙樸初曾提出倡導人間佛教,開展各種形式的弘法活動,因此後來湧現出有代表性的道場。兩岸在人間佛教的影響下,作出諸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世人讚歎的成就,雖然形式有差別,但理念是一致的。他表示,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要團結才會有力量」,祝願大陸佛教界與佛光山及兩岸佛教界法依長存。 妙凡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談到中國佛教的貢獻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以及因緣果報思想的建立,但是中國佛教只有一半的佛教,在根本教義上只有消極的解釋,缺乏積極的作為,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重視出世,不.....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認識歷史背景有助了解人間佛教的來龍去脈,人間佛教適於社會各階層,從政治人物至平民百姓,都有相互關聯及影響。 妙西法師及知悅法師討論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為使人間佛教深耕於西方國家,得考量其人道主義、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尤以本土化,為其特別量身打造的弘法方式,才能達到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宏願。 最後由美國覺皇法師總結,說明人間佛教與世界連結,回歸佛陀本懷,以三寶及佛陀教義為中心,團結朝著同一目標,共同實踐「人要的、利他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 此次英文人間佛教研討會,是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突破及進展。如以在天主教國家菲律賓弘法,就是個成功的例子。 在英文系國家弘法.....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 人間社記者蘇清文攝 蔡孟樺以自身擔任《全集》主編的經驗,分享《全集》主要精神,指出大師在《全集》中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根本、以群眾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為依歸。並謙虛表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間佛教的隨喜者,不敢以倡導者自居;只是主張弘揚人間佛教,並不是研究人間佛教的學者專家。 「《星雲大師全集》是人間佛教教法的具體展示。」蔡孟樺指出,《全集》十二大類可分為本門與跡門,「經義類」、「人間佛教論叢」是教法根源,亦可作為人間佛教的「體」,之後的十類,可歸類為「應跡教化」,亦可作為人間佛教的「相」、「用」。透過《全集》可.....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多倫多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發展、美國西來寺的社會功能四大面向,介紹「人間佛教」在世界各地的蓬勃發展。 妙光法師綜合地介紹佛光山後,指出當代弘法,除了透過社會參與、慈善、文化交流與價值融和等不同渠道弘揚佛教外,更應推動佛教本土化。對於文化適應與進一步交流,妙光法師也提出了努力方向,例如:把本土社會視如己家、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舉行開放及正面的對談等。而佛光山為了迎向未來,也在思考下一代因為思維與信仰模式改變,會面臨的種種挑戰。 覺謙法師分享了與沃佛‧勞瑞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Janet Mclellan 教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並介紹研究內容為佛光山在.....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山人間佛教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巨大成果,究其根本正是得力於星雲大師所深具的善巧方便智德。立足於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全面考察,程教授深信:人間佛教一定是世界上的一道光明。 最後邀請與會貴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卓新平教授致辭,他表示,康得對信仰的理解是:「頭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又可以被稱為星雲。我們抬頭仰望星雲,也就看到了佛光。我們低頭守護心中的道德律,就是要踐行人間佛教。學佛學的是覺悟,是悟透世界、點亮人生。這就是人間佛教的境界。 2018年5月26日下午,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光中文教館承辦的「人間佛教論壇——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主題論壇在北京.....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教組織管理制度現代化和國際化最成功的範例。 第五場座談集中探討禪與心的問題,有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教授廖肇亨的〈近世東亞文化交流與禪宗〉、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的〈淨‧靜‧境‧竟──禪修之道探討〉、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的〈人間佛教的管理心法〉、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教授李玉珍的〈重訪聖地復興佛教──星雲大師與印度〉。 第一場座談呈現人間佛教和其他學科的對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賴品超以中英文在Google搜尋佛教、和解、Buddhism、Reconciliation等關鍵字,比較佛教與天主教、基督宗教的寬恕與和解,發現宗教對話的確可在化解國際衝突與暴力中扮演重.....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學,象徵人間佛教在西方弘傳的成果。 慧東法師感謝西來大學全體師生的努力,以及大眾對人間佛教的支持。回想佛陀在2600年前,將佛法傳播於印度;而星雲大師以92歲高齡,在全世界創建5所大學、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研究,教授發現其中無限的希望與機遇是「本自具足」的,每每從大師的言傳身教得到無盡的啟發與感動。今見.....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imer教授、Douglas Duckworth教授,以及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斯里蘭卡等地的研究生。另也吸引了幾位其他系所的學生前來聆聽,而出席的佛光山代表包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紐約道場當家有霖法師、新澤西州道場當家滿普法師、休士頓道場覺法法師、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人出席,共計50人。 「慈悲與包容不僅是個人修行的核心,也能為社會問題提供解決之道。」講座的前四十五分鐘,妙光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政治觀為主軸,闡述佛教如何在社會與政治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