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徵文啟事
(Place of publication), Vol. х, No.х(Year), p. х or pp. х~хх. (3) 大藏經: 甲、引用CBETA《大正藏》方式如下: 單頁:《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299b16。 多頁:CBETA, T10, no. 279, pp. 299b16–300a12。 乙、引用CBETA《卍新纂續藏經》方式如下: CBETA, X78, no. 1553, p. 420, a4-5 // Z 2B:8, p. 298, a1-2 // R135, p. 595, a1-2,則只須列《天聖廣燈錄》, CBET.....
《華嚴經》入門——第二講《華嚴經》概說
先看《華嚴經》整體是怎樣的架構,可以很有趣地發現,《華嚴經》就像一場夢幻性的歌劇,只不過它的規模遠超過普通的歌劇。它的舞台依「七處八會」(七個場所、八次說法大會),從地上到天上,然後再回到地上的順序移動。真正的主角盧舍那佛,在每一個舞台中被無數的菩薩及諸天圍繞,從未說過一句話;而只是周遭的菩薩及天人一個接一個,上前歌詠、表白、表演。也就是,只有配角們在舞台上輪班演出,熱絡場面。
《華嚴經入門》第十二講:追求真理
〈入法界品〉是大乘經典的偉大宗教歌劇《華嚴經》最後的隆重一幕。本品是《華嚴經》最長的一篇,約占整體的三分之一,內容和現存梵文本《Gandavyūha Sūtra》幾乎一致,而相當於本品的漢譯經典《羅摩伽經》在西晉時代就已被譯出,從這兩點可看出,本品和《華嚴經》其他許多章品一樣,是一部原本獨立流傳的經典。《華嚴經》的編輯者將現成的大乘經典《Gandavyūha Sūtra》加在尾端,納入《華嚴經》之中。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From a Chat with the True Huayan Master
《華嚴經入門》第五講:盧舍那佛的淨土
接著,《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拉開了第一幕第二場〈盧舍那佛品〉的帷幕,向我們展示了教主盧舍那佛如何成就其佛土世界。這一幕的開場講述的是,所有菩薩以及一切世界的王者目睹佛顯現的奇蹟,不禁凝神思索:「究竟佛的世界、佛的實踐,其內涵是什麼呢?」佛即刻洞察眾人的心思,於是自唇齒之間放射光芒,借助這片光芒的照耀,諸菩薩們的眼前示現出蓮華藏世界。
從《華嚴經》談星雲大師五和人生
禪宗五家宗旨與宗風
本文論述的內容主以禪宗的五家派別源流,五家宗旨及其宗風為主。在「禪宗的派別源流」中,介紹了禪宗五家的傳承,成立的先後次序,及目前尚存之派別。 在五家宗旨比較中,說明了各家不同的接引眾生的法門:1. 曹洞宗是以「五位」為其接引方法. 2. 臨濟宗是以「四料簡」為其接引方法. 3. 溈仰宗是以「九十七個圓相」為其接引方法. 4. 雲門宗是以「三句」為其接引方法. 5. 法眼宗是以「華嚴六相」為其接引方法。 在五家宗風比較中,指出了曹洞宗的宗風是綿密,穩建,不胡亂洩機鋒,言行相應; 臨濟宗則是「勢如山崩,機似電捲」,以「棒」,「喝」為其特色. 溈仰宗的宗風是明體用,方法平和,明暗交馳. 雲門宗的宗風是很隱約又高古,以顯其微露. 法眼宗的宗風則是「先利濟」,中庸篤實。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 觀音三經初探 從經典學法門 「哪些佛教經典對觀音信仰起了重大作用?」永本法師說明,觀音菩薩有三部經,第一是《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是《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敘述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的經過,此三部合稱為觀音三經。 「要認識觀音菩薩,必須依據觀音的經典學習,才能有正確的認知。」永本法師表示,從〈普門品〉可以了解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度一切眾,從中明瞭菩薩利他的行儀;〈耳根圓通章〉和〈觀自在菩薩章〉則敘述觀音菩薩的修學方法和證悟法門,讓大眾得以理解觀音修學成就的歷程。他期望人人皆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一起實踐觀音的修持,最終回歸佛.....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來自南京大學教授賴永海主講「中國禪與日本禪之異同及其在當代的開展」、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高橋晃一、東京大學教授蓑輪顯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等人,則分別主持「大乘經典中的社會」、「戒律與社會」、「華嚴思想的現代意義」,與諸多學者傾囊交流。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萬金川開場主講「漢傳佛教經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來自中國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台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鬫正宗、台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副教授尤惠貞、中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等人,分別在「人間佛教—以佛光山為中心」的會議場次中,發表各自長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