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交流一小步 世界和平一大步——兩岸佛教深度交流 人間佛教新樂章
論宗教和諧之可能——以聖俗合一的「世界神明聯誼會」談起
2016年12月25日,筆者考察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第七屆世界神明聯誼會」典禮。聯誼會中,共有685間宮廟教堂的2,188尊神明齊聚一堂,創下了最多元宗教團體齊聚一處的世界金氏紀錄。論來源的地點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兩岸四地;論宗教有佛教、道教、儒教、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論神明,除了三太子、媽祖、玉皇大帝、南海古佛、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神農大帝、三官大帝、天上聖母、瑤池金母等外,連聖母瑪利亞、聖子耶穌、聖父約瑟夫都來共襄盛舉,實屬難得一見。
星雲大師的最後懸念一兩岸人民共同擁有「和平幸福」
行星雲大師之願 創造兩岸和平(外一章)
一的世界(八)
一的世界(八) The World of One (8)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論壇議題: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 人間佛教與當前社會關係及應用研究 佛教歷史、思想、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佛教與中華文化未來發展及關係 年齡40歲以下的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年輕教學科研人員及博士生、擁有博士學位的個人、在站博士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佛光大學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圖說:「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人間社記者 妙普、童靜瑩、應嬌 大陸宜興報導 圖說: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圖說: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關係教授徐以驊,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向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桑吉紮西,以及其他來自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共45位專家學者,以及參與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項目的30多位博碩士研究生一起共8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程恭讓教授介紹:為了適應現代佛教發展的學術反思需要,我們已經連續舉辦過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這樣一個專題性學術會議為學術界成功搭建了一個人間佛教問題研究高端、穩定的學術平台,推出了人間佛教研究一大批重要的學術成果。能夠取得這樣的成.....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星雲大師在現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地位。人間佛教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從太虛大師、印順法師,到星雲大師的推動,如今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漢語學界、全球國際佛教學界,都開展了人間佛教的理論研究及廣義的人間佛教問題的研究。而邁入第三階段的「後星雲時代」,星雲大師早已培養僧信二眾具有「自依」的精神,因此人間佛教將以經過試驗和磨煉的自覺和理性,做到「人人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 最後他歸納星雲大師對佛教有十大貢獻,不僅成功推動佛教現代化轉型及全球化弘揚,同時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指引出根本出路和正確方向。程恭讓舉例說.....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員魏道儒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魏常海教授、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鄧子美教授、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及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近40位元學者和部分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近百人出席。 程恭讓教授致詞,「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從10年前開始籌備,至今已成功舉辦到第七屆。這樣一個專題性學術會議,能夠持續多次舉辦,離不開國內外學者的支持與參與。近現代以來,人間佛教推動了佛教對現代社會的適應發展,會議的設計即希望能為學者提供一個近距離觀察、了解、評判這一當代人間佛教事業的平台。同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