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是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榜樣
星雲大師是佛教史上當之無愧的高僧大德,以一人之力彙聚萬眾之心,促成了漢傳佛教的現代轉型。大師所創建的佛光山事業,把中國佛教帶到了世界各地,把中國文化饋贈給世界人民。大師的佛法,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是禪宗在當代社會的新發展。星雲大師是中國傳統文化實現現代轉型的典範和榜樣。
沿著星雲大師的十個佛教現代化道路繼續前進
從近現代佛教史看星雲大師的意義
我在思考星雲大師的貢獻時,是放在近代以來,中國人間佛教運動史,特別是太虛大師開始提倡人生佛教、人間佛教的延長線上的角度,來看星雲大師領導的佛光山人間佛教。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星雲大師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地藏信仰的現代詮釋
「佛光新戒條」與戒律的現代化轉型
戒律學作為佛教三學之一,具有重要地位,是定學、慧學的基礎。戒律「止惡揚善」的基本精神很少改變,戒律的具體條文卻隨著社會發展、時空變化而不斷調整。星雲大師提出以「十要」「十不要」為條目的「佛光新戒條」,既是對現實因緣的應對,也是大師對戒律長期思考和實踐的創造性成果。新戒條體現了佛陀制定戒律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原則,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規則和需要,符合漢傳佛教進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形勢和要求。「佛光新戒條」是對戒律規範的系統革新,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為戒律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範例,為佛教走向更廣泛的空間、更多元的文化、更豐富的人群,提供了規範、依據和動力。
論龍樹僧肇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意義
佛教思想與現代社會
星雲大師對淨土思想的當代詮釋與具體實踐
星雲大師依循「現代化」的模式推動「人間佛教」,期望建設「人間淨土」,但並沒有因此否定傳統的淨土思想。星雲大師根據佛陀的聖言量,在弘法過程中運用現代化語言詮釋淨土思想:一是以現實人生遭遇的苦難、困境,反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二是揀擇現代人所熟悉的「環保」、「管理」的概念,譬喻阿彌陀佛施設淨土的誓願恩德。星雲大師更進一步以「極樂淨土」作為「人間淨土」的藍圖,提出在人間建設淨土的實踐原則,同時建構「佛光淨土」作為具體實踐。
佛光山佛教藝術理念探析——從太虛大師 到星雲大師看近現代佛教藝術的開展
佛教歷來重視藝術的教化功能,並多能運用藝術的各種形式彰顯和傳播佛教義理和精神。佛光山在以文化弘法的宗旨主導下,藝術同樣是重要的弘法媒介,各種藝術形式都已為佛光山應用於弘法利生的事業中。佛光山以藝術弘法,從其源流上追溯,則與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相似。太虛大師很早就注重佛教藝術,認為要保護佛教藝術,並且提倡以各種藝術形式弘揚佛教。但他提出的很多理念由於時代的機緣不成熟而大多不能實現。然佛光山不斷地革新藝術形式,在建築、音樂和書畫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最後,嘗試從佛教藝術的變革中反思現代中國藝術理念的取向問題。本文正是試圖從這一理路入手,探討近代以來佛教藝術的開展及其人間佛教的弘化。
星雲大師與禪語言的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