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教國際研討交流活動。 「當校長很苦,怎麼辦?」沈祖堯校長致詞時,憶述首次向大師討教的問題。沈校長原先不認識佛教,「但大師把人間佛教很好的道理教給我。」他指出,大師強調佛教就是文化、也是教育,重視佛教的發展及培育佛教人才。沈校長於今年4月在佛光山與大師簽署「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第三期合作協議」,在陳教授統籌下,舉辦佛教學術論壇及多場講座。 當時沈校長與大師重會,再次理解大師教導的做人及出世道理,肯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份,能為香港社會帶來和諧。沈校長表示,宗教給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無論任何時代或環境,宗教都是教育重要的一環,「佛教的寬容有助社會變得更和諧,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對大學生及年輕人都有幫.....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財、求富、求壽,多數傳統寺院也以此滿足信眾的需求,但問題是可以求得到嗎? 賴教授提到,佛教講業報輪迴,種善因得善果。「給」是一種修行。智者處處求之於己,愚者處處求之於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禪宗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人間佛教及禪宗都是源於大乘佛教,利他濟世、布施,是最核心的思想,這才是佛教可以走的一條康莊大道。 圖說:賴永海教授主題演說。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圖說:第四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開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知名學者齊聚佛光祖庭 論述人間佛教具積極性意義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19至2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兩岸多所.....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用十方,傳揚國際。 法國法華禪寺慧聖法師以第三章〈人間佛教的核心概念〉,討論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法師強調從傳統至現代的佛教,最重要的是佛法在生活上的實踐。美國波士頓覺謙法師探討第四章〈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認識歷史背景有助了解人間佛教的來龍去脈,人間佛教適於社會各階層,從政治人物至平民百姓,都有相互關聯及影響。 妙西法師及知悅法師討論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為使人間佛教深耕於西方國家,得考量其人道主義、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尤以本土化,為其特別量身打造的弘法方式,才能達到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宏願。 最後由美國覺皇法師總結,說明人間佛教與世界連結,回歸佛陀本懷,以三寶及.....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會場與參加人間佛教座談會的學者寒暄致意,和大眾合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人間社記者 王虹月 大樹報導 2017人間佛教座談會圓滿 成果豐碩具「三高」 圖說:蔡孟樺說,《全集》記錄了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 人間社記者蘇清文攝 蔡孟樺以自身擔任《全集》主編的經驗,分享《全集》主要精神,指出大師在《全集》中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根本、以群眾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為依歸。並謙虛表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間佛教的隨喜者,不敢以倡導者自居;只是主張弘揚人間佛教,並不是研究人間佛教的學者專家。 「《星雲大師全集》是人間佛教教法的具體展.....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i Iwamura教授主持,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峰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執行長妙光法師、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覺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主任郭守仁,分別以台灣僧團教育、佛光山與人間佛教、多倫多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發展、美國西來寺的社會功能四大面向,介紹「人間佛教」在世界各地的蓬勃發展。 妙光法師綜合地介紹佛光山後,指出當代弘法,除了透過社會參與、慈善、文化交流與價值融和等不同渠道弘揚佛教外,更應推動佛教本土化。對於文化適應與進一步交流,妙光法師也提出了努力方向,例如:把本土社會視如己家、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舉行開放及正面的對談等。而佛光山為了迎向未來,也在思考下一代因為思維與信仰模式改變,會面臨的種種挑.....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多元新思惟
會,在延續往年側重人間佛教本位研究的宗旨之外,今年的寫作獎學金將會更加關注從人間佛教視角展開的對歷史和文化的觀察。 王雪梅教授介紹從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可以看到星雲大師3個重要的精神:第一、星雲大師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第二、重視青年教育;第三、培養佛緣人才。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當代人間佛教從寺廟到社會,將人間佛教普及於各行各業的積極推動之一;也是對人間佛教、中華文化闡揚與踐行的最佳方式。此活動不僅是學術的交流與探討,同時也會在參與青年的生命中產生深刻地影響,這也是有別於其他獎學金的獨特之處。 妙凡法師表示,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它圓融的思想適應了中華文化;它的智慧提升、帶動、圓滿了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究中心的三大願景:整理出版研究人間佛教的英文文獻、訓練研究生研究人間佛教、建立人間佛教研究平台。漢堡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康易清,根據中國佛教協會宗旨、法規、章程的變化,試圖梳理出人間佛教近百年來在中國發展、變遷的軌跡和趨勢。多倫多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Sarah Richardson,認為透過佛教藝術教學,可讓學生更認識人文主義精神。 主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人間佛教的發展已進入歷史高點,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現象,期待與會學者集思廣益,為人間佛教的再出發尋找新的突破契機。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的智慧結晶已集結出版5本論文集,可供學子或一般民眾作.....
首屆人間佛教翻譯論壇 科技建構現代譯場
語言的隔閡,從英文延伸至其他語言。期許從星雲大師給予的「語言現代化、科技弘法、修持現代化、寺院學校化」四個方向努力。 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則說,佛教的發展乍看之下很興盛,然而從世界觀來看仍然很渺小,大家的使命就是讓法輪常轉。並叮嚀大家筆記型電腦不離身,隨時實作,「因為這是一場理論與實踐並進的論壇」。 此次邀請到的資深佛典及翻譯專家,有漢傳大藏經專家、加州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漢譯《中阿含經》英譯者、美國天普大學馬德偉教授,電子佛教辭典創辦人、東京大學Charles Muller教授。皆為數位翻譯的泰斗,觀念創新,將分享寶貴經驗,激盪大家對.....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等近200名來自各界的聽眾。這是疫情後少數實體活動之一,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特別出席支持,與會校方代表還包括公平與包容辦公處副處長Karl W. Reid和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院發展處副處長Anne Marie Michel。佛光山代表有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國際佛光會休士頓協會督導趙辜懷箴、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妙璽法師、紐約道場監寺有霖法師,休士頓中美寺覺法法師,以及波士頓協會會長黃文儀、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 3位與談人各從宗教、企業和學術的角度探討佛教中慈悲的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與應用。妙光法師強調慈悲不僅是同理心,而且是深刻理解自己與他人有著相同的痛苦.....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今後能多舉辦佛教解經學學術活動。另外,近百年推動的人間佛教,目前正是須要析理其教義體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