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討論,同時吸引了十餘名來自不同高校的碩博士生前來旁聽。 論壇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主持。程教授指出,佛光山人間佛教弘法歷程的社會實踐,是對佛教深刻社會思想的再度發展和親身弘揚,此次論壇是首次在大陸地區以社會學等視角探討人間佛教的論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大會召集人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指出,社會學本質即是一種以佛陀本懷為底色,經由佛教信仰共同體實踐的社會運動,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觀念,其社會實踐也回應了有關制度、組織等重要的社會學問題。 人間佛教特別重視制度建設,而制度往往決定了佛教實踐的公共特性與社會功能的表達效能。.....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晚上7:30 ~ 8:30 開課日期 2021年9月6日 上課地點 ZOOM線上教學 教學語言 中文 (普通話) 結業條件 課程學員修畢本課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始獲頒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和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頒發「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課程證書: 每個單元至少80%出席率 課程期末報告 畢業典禮 佛光山總本山三天兩夜禪修,並頒發畢業證書(根據疫情情況安排,交通費和住宿費學員自理)。 關於本課程 目標 將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結合,提供企業管理人士多元思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文化,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結合佛教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戰略分析和理性決策; 參.....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創新)︰正見、正思惟,Compassion (慈悲)︰正語、正命、正勤、正業及Capacity (能量)︰正念、正定為方案,讓大家參考,走出危機。 美國佛州的Ina Denton女士提問︰「佛教徒為了和平而選擇沉默,是否算是正語?」妙光法師回應,佛教講「業力」與「因果」,必須靠智慧來決定如何行動、用勇氣說出心聲,但最終也需用慈悲來接受一切的結果。同時也分享美國第44任總統Barack Obama看法,透過和平的動員來表示大眾的意見,並透過實際行動,將票投給具有影響力人士,才能真正帶來改變。更重要的是效法佛教寧靜的革命,以慈悲為最大的力量,為世界帶來改變。 最後,覺凡法師用智慧語分享,隨時自我提.....
英法德語「佛光百科」 人間佛教線上資料庫
dia) 網站,目前收錄佛光山英、法、德三種語系資料庫,包括星雲大師著作、佛教儀軌、學術期刊等資料,方便各地弘法人才查詢,加快人間佛教本土化腳步。 作為人間佛教的資料庫,「佛光百科」能搜尋出版品、文章和弘法教材,亦連結佛光山多個學術、教育單位及活動網站。透過佛光百科,可快速找到外語人間佛教資源,運用在佛學講座、讀書會、上課、翻譯等活動中。 英文版網站內容豐富,除分享佛光山重要動態外,更分為「星雲大師全集」、「學術期刊」、「影音」、「工具與資源」、「連結」及「2020年新年祝福」六大類。「星雲大師全集」囊括星雲大師著作中、英文版內容對照,以及《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英文佛經、佛教故事集、佛光.....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雲大師的話,「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陳劍鍠寄語新生在未來四個月的學習裡,必能有驚喜的收穫,小悟小獲,大悟大獲,並鼓勵大家領悟佛陀精神,實踐菩薩道的使命,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為華人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人,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慈悲、包容、忍耐」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心理要素,他說:「管事容易,管人難,管心更難。如果員工能以『公司第一,自己第二』為原則,相信員工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奇蹟。」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包含了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佛學體系龐大,內涵無所不包.....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開幕,兩岸三地學者專家齊聚一堂。 人間社記者楊朔攝 人間社記者 顏峻、黃凱 上海報導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人間佛教與人生修持」,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
人間佛教研討會線上會議開幕 建設慈悲的未來和淨土
「人間佛教研討會:慈悲的未來」線上會議開幕大合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研討會線上會議開幕 建設慈悲的未來和淨土 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指出,會議通過「24小時時區」設計,實現全球宗教對話。 【人間社 文慧 澳洲臥龍崗報導】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美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中心、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中心、聖卡洛斯大學人間佛教中心及Vrije Universiteit(VU)Amsterdam聯合主辦,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的「人間佛教研討會:慈悲的未來」(Hum.....
人天乘與菩薩乘的修學問題─ 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觀點(上)
本文探討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對佛教五乘修學的觀點,尤其著重於人天乘與菩薩乘的關係。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強調以改善現實人生為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並提出「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的修持方針,認為應從人乘出發,逐步走向大乘菩薩道,最終成就佛道。他提出「人圓佛即成」的理念,強調人格的圓滿須達至佛的境界,並非僅止於世俗的君子賢聖,更提出「今菩薩行」,強調菩薩行應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眾生。 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強調修行的多元性,認為任何符合佛法、有益於人類福祉、能饒益眾生的行為都是修行,拓展了修行的定義。他闡述五乘佛法,認為人天乘是佛乘的初階,修行應循序漸進,從人天乘逐步走向菩薩乘,最終成就佛道。他提出「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強調在世間實踐菩薩道,並以「佛光淨土」為目標,融攝各種淨土的精華,追求人間的安樂與淨化。兩位大師的觀點都強調人間佛教的實踐重要性,提倡在生活中實踐菩薩道,以慈悲智慧護念眾生,並積極參與社會,解決現實問題,最終實現人間淨土。然而,二者也存在差異,太虛大師更側重於理論的建構與修學次第的闡述,而星雲大師則更強調修行的多元性和靈活性,以及如何將佛法融入現代人的生活。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視域下的身體觀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思想本身是一種對於宇宙、世界的整體認知、覺解,屬於哲學、宗教世界觀的形上理論範疇,同時大師又時時作為普遍的方法論被廣泛使用,故而根本上說「同體共生」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同體共生_對新興的具身認知理論的啟發表明,沒有身體形上哲學的最終建立具身化的認知只能局限在認知科學的範圍之內,難以產生根本性的轉換,也難以理解世界本來就是「同體共生」的關係。人間佛教「同體共生」思想同樣可以應用於具身化身體觀和具身認知方法的相關理論理解、解釋上,成為值得其吸收、借鑑或激發其探索的思想資源。而星雲大師「人的身體就是好道場」,全面反映了佛光身體觀在「體」、「相」、「用」三個層面的圓滿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