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辱:「放下身心,弘法利生,泯滅人我,入無生忍」;精進:「歷緣對境,皆成道場;六根互用,活出三百歲。」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語》中,敘述待人接物的修養與方法,每一句都是菩薩道的工夫心法。例如:「心甘情願」、 「我是佛」、「六根互用」、「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等。 杜教授說明「般若智」是「智不住生死」;「菩提心」是「悲不住涅槃」,二者是佛教的核心教義。而成佛的絕對條件為「菩提心的圓滿」及「勇猛心恆精進」。成佛不是一蹴而就,但深信因果,廣結善緣,修行六度,閱讀星雲大師著作,學習大師的「般若智」與「菩提心」,就能安頓身心,向著光明前進。 主持人林素玟教授提出本書的三個亮點,一是「快速瞭解星.....
人生要有些什麼?
人生要有些什麼? The Must Haves in Life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著印度教的盛行,佛教在印度也逐漸衰微,但於此同時卻在別處開枝散葉,一路北傳至西藏、中國乃至東亞,分別形成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而觀音信仰也隨著大乘佛教的北傳,開始在各國傳承與發展。 適應各國民情 觀音形象多元 李世偉指出,「觀音」一詞最早的紀錄,出現於後漢天竺三藏支曜翻譯的《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經中首度提及「觀音」名號。隨後在《無量壽經》、《法華經》、《普門品》等經典的流通,觀音信仰便在中國流傳開來。 而在亞洲地區,觀音在各國所展現的風貌也不盡相同,比如柬埔寨、越南,把觀音稱作「世自在」,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緬甸、泰國則奉觀音為「世主」,意味守護世間之神;在印尼、馬來西亞,觀音被當作.....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教界之力,從實踐到理念,從個案到通則,乃至從實然到應然,集思廣益地共同思考「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透過佛教的現代社會責任以傳播佛法,俾利眾生在自利與利他的菩薩道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創祥和利樂的有情世界。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課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哲學院佛教研究團隊.....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機器有朝一日能否像人類一樣擁有情感和意識?與談人就各自專業做分析。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人間社 黃素璇 英國倫敦報導】 為深入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AI)的交匯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於10月12日下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Khalili講堂舉行。由倫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與英國大菩提協會(London MahaBodhi Soci.....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發展至今遍至五大洲的現狀,相信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當地社會,將更有利於提升幸福與安樂指數。 圖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致閉幕詞,左為妙光法師即席翻譯。 人間社記者心均攝 圖說:研討會情形。 人間社記者心均攝 「生活佛法化,佛化生活化」、「將佛法帶入人間」不只是口號,在高知識份子的世界裡,也是一條重要的生活準則。由鶴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暨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及本栖寺協辦的「東亞佛教的形成與展開學術研討會」,7月4日至5日分別於鶴見大學及日本佛光山本栖寺展開。 圖說:會場一景。 人間社記者心均攝 圖說:佛光山日本教區總住持滿潤法師閉幕致詞。 人間社記者.....
佛法,亦宗教亦哲學
佛法,亦宗教亦哲學  Buddhism, a Religion and Also a Philosophy
星雲大師與南亭長老
在星雲大師交往過的諸多前輩大德高僧中,南亭長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這在南亭長老的自傳和星雲大師的回憶中,都有非常充分的體現。從南亭長老的自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南亭長老對星雲大師,從接觸和認識,到欣賞與讚歎,也與世俗間人們的交往一樣,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南亭長老的欣賞、讚歎、提攜和幫助,星雲大師不僅有強烈的感受,銘記在心,而且還曾經投桃報李。即便是在南亭長老圓寂數十年之後,星雲大師回憶起二人之間的這段交往,還依然充滿了真摯的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意。星雲大師並不是南亭長老的徒子徒孫,我們也查不到他從學於南亭長老的紀錄,但兩位高僧之所以能夠維繫數十年的交往,並建立了深厚的法誼,兩人的華嚴思想無疑扮演了思想基礎交流的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