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格,孕育出沿用至今的「宋體字」。 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 針對妙凡法師提問佛館展出「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的緣起,如常法師回顧,2016年佛光山藏經樓落成,星雲大師為山門題名「慈悲門、般若門、菩提門」,寓意入佛道以慈悲為始,閱藏啟智慧、發菩提心。 2017至2018年間,長老慈惠法師有意籌辦藏經版本展覽與講座,如常法師遂向時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曾淑賢借展經典寫本。雖歷經諸多挑戰,最終圓滿呈現,並衍生出學術講座、研討會等系列活動。 談到金陵刻經處的歷史與國際影響,如常法師介紹,該處由楊仁山於1866年創立,珍藏12萬5千餘片經版,他一生刊刻經典211種、1155卷,流通佛典逾百萬卷,並創立.....
菩提心燈英文播客(BODHI LIGHT PODCAST)
臉書專頁 菩提心燈英文播客(BODHI LIGHT PODCAST) 主講人:妙光法師 聆聽佛陀的慈悲智慧 貼近人間行者的幽默教化 逾100則英語佛教故事 每周一聽故事學英文 聆聽播客 閱讀全文(中/英文)
心若菩提,一生歡喜
從四悉檀析論星雲大師的思想——再論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佛陀以何因緣應化世間?此一疑問開啟本文發展的線索與思路。程恭讓教授在其著作《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透過《大乘善巧方便波羅蜜多經》、《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勝鬘夫人經》等諸多佛經,已明白證明「善巧方便」這一系概念是佛德中非常重要的第七度方便波羅蜜;尤其是唯有發菩提心度化有情的菩薩,才會開展出來的大智慧,是故佛陀的善巧方便是為度化一切有情同圓種智而生,乃佛陀應世最重要的本懷。
天竺佛國菩提伽耶的一顆明珠佛光山印度佛學院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不重視了脫生死之出世問題;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人間佛教任何作務、行持、活動皆須時時觀照自心,藉由種種作務、活動之境緣,作為證入第一義諦的手段。陳教授說:「人間佛教的正行在於『行佛』,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神聖性』在這裡豁顯出來。」 陳教授也對星雲大師管理思想提出精闢見解。他指出星雲大師以「同體共生」的華嚴思想來領導佛光山。星雲大師說:「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也是為了修滿『心的管理』這門學科的學分呀!」大師又說:「讓自己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誠意來待人,以謙虛平等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