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經典,共310筆結果: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規律,這是歷史語言學的核心任務。導致語言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在已知的當中,語言接觸最為重要。造成不同語言間接觸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宗教的跨語言跨文化傳播又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種。大規模的宗教傳播,通常要依靠經典的翻譯。經典的翻譯,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接觸。任何翻譯作品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源頭語的影響。這一點在通常是外來傳教者將熟悉的源頭語翻譯為不熟悉的目的語的宗教經典的翻譯中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宗教經典的翻譯文本通常會含有超乎尋常的大量原典語言成分。這些成分又成為造成宗教經典神聖性的重要因素。經典的誦習無疑會對信眾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會表現在他們的哲學、思想和宗教選擇.....
/news-event/events/TSFgsihbEvent-000006/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主題:金剛經的無住觀 時間:4月1日(五) 晚上7:30-8:30 主講人: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金剛經的無住觀 影片連結
/news-event/events/TSFgsihbEvent-000136/
「佛教與海洋文明」第2篇--《十二遊經》版本及譯者考
從西晉到南朝,中國佛教界共譯出《十二遊經》三次,但是最後只留下了一個譯本,並被收入到大藏經裡。三譯本或譯者有二個與廣州有關,《十二遊經》很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佛教有關,其底本有可能是取自南傳上座部的巴利語系本。三譯本現在只剩下迦留陀伽法師譯本收入到大藏經裡,說明迦留陀伽法師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十二遊經》被許多經典引用, 一直受到法師們的關注,其中不乏著名的道安、僧祐、費長房、智升、道宣、志磐等一代大家,說明這部小經起到「跡均俗典」的功用,提供了很多為人不知或者不同說法的知識,開拓了人們眼界,特別是作為介紹「瞿曇姓源」的著述,經中的說法補了佛經不足,也提供了新材料 。
/periodicals/53a02666-230f-11ee-a077-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