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持戒」到「給人因緣」——《佛法真義》與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
人間佛教乃是當代漢語佛教的主導形態,其中,由星雲大師領導的台灣佛光山系統,是世人公認最為成功的典範。筆者曾撰文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不是星雲大師一人之思想,而可視為是全球化時代漢語佛教對現代性的一個「集體性」思想應對,故有其新的佛教形態學的意義。從規範性的角度說,此一新的佛教形態學即是「佛教仁學」,乃是人間佛教行者基於佛教的般若智慧與慈悲精神,將中華「仁學」原則自覺地接納,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最徹底地貫徹落實之的形態表現。對於「佛教仁學」形態的有效性、局限以及未來發展,自然仍有討論的空間,這裡,筆者擬結合星雲大師新著《佛法真義》,特別圍繞大師對「持戒」與「給人因緣」的詮解,對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再作一申論。
從「持戒」到「給人因緣」——《佛法真義》與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
人間佛教乃是當代漢語佛教的主導形態,其中,由星雲大師領導的台灣佛光山系統,是世人公認最為成功的典範。筆者曾撰文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不是星雲大師一人之思想,而可視為是全球化時代漢語佛教對現代性的一個「集體性」思想應對,故有其新的佛教形態學的意義。從規範性的角度說,此一新的佛教形態學即是「佛教仁學」,乃是人間佛教行者基於佛教的般若智慧與慈悲精神,將中華「仁學」原則自覺地接納,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最徹底地貫徹落實之的形態表現。對於「佛教仁學」形態的有效性、局限以及未來發展,自然仍有討論的空間,這裡,筆者擬結合星雲大師新著《佛法真義》,特別圍繞大師對「持戒」與「給人因緣」的詮解,對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再作一申論。
由戒行談人間佛教理念實踐推廣的建議
《華嚴經》提到:「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修行的根本,也因此有﹁戒住而法住﹂之說。在佛教的戒律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十戒,乃至在眾信眾有五戒等之清規。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不空就沒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如茶杯有空間,可以倒水;房子有空間,才能建立講座。6)幸福信仰:佛教是脫苦、救苦的,是追求幸福安樂的宗教。 此外,與會學者並就人間佛教各個面向,請教星雲大師,如「持戒與契約的釐清」、「對大陸人間佛教有何評價和寄託」、「中國基督教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宗教,佛教、道教應如何做來面對」等各種問題交流。 隨後由賴永海教授以「星雲大師與現當代人間佛教」進行第二場主題演說。賴教授強調,當代的佛教,不管是佛教界還是學術界,所具有的共識就是:1)人間佛教是現、當代漢傳佛教的主流;2)星雲大師是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教授並表示,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
早期佛教佛陀說法標準模式問題探析
早期佛教佛陀說法存在一個由「布施論、持戒論、生天論、愛欲過患論、出離愛欲利益論,以及四聖諦論」六部分內容組成的固定模式。佛陀說法標準模式的教化對象以一般社會大眾為主,其內容以人類福祉為追求,並具有次第展開、因材施教的特點。佛陀說法標準模式不僅在佛陀時代就被他的弟子們所模仿,甚至在佛滅度百年之後,也依然為佛弟子所熟悉。而且,佛陀說法的標準模式存在從釋迦佛到其他諸佛的一種延伸軌跡,這些現象都反映了佛陀說法標準模式的普及性與權威性。
六度念佛歌
六度念佛歌  Song of the Six Perfections and Being Mindful of the Buddha
長齋繡佛 持戒嚴謹
長齋繡佛 持戒嚴謹 Devout Practitioner; Strictly upholding the prece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