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人間佛教之金錢觀
《貧僧有話要說》一書系統呈現星雲大師對金錢的看法,這是對佛教金錢觀的繼承與最新發展;星雲大師直承佛陀本懷,繼承「佛說的」,也提倡人間佛教之「人間性」一面,即「人要的」。星雲大師鼓勵在家眾賺取淨財,從事正當的佛教事業,但要德財兼備;對於出家眾,對於佛光山,可以從事非營利佛教事業,但儲道不儲財。星雲大師金錢觀更加圓融,且對佛教事業與市場經濟關係都有所指導。未來佛教界要合理開發金錢來源,要謹防金錢對人心的吞噬,注重佛教戒律對金錢的管制,在財產分配和財務上要更加公平公開。星雲大師在金錢觀上仰承佛陀,並以「人本位」為主體的思想,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豐富內容的具體體現。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金錢觀
《貧僧有話要說》一書系統呈現星雲大師對金錢的看法,這是對佛教金錢觀的繼承與最新發展;星雲大師直承佛陀本懷,繼承「佛說的」,也提倡人間佛教之「人間性」一面,即「人要的」。星雲大師鼓勵在家眾賺取淨財,從事正當的佛教事業,但要德財兼備;對於出家眾,對於佛光山,可以從事非營利佛教事業,但儲道不儲財。星雲大師金錢觀更加圓融,且對佛教事業與市場經濟關係都有所指導。未來佛教界要合理開發金錢來源,要謹防金錢對人心的吞噬,注重佛教戒律對金錢的管制,在財產分配和財務上要更加公平公開。星雲大師在金錢觀上仰承佛陀,並以「人本位」為主體的思想,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豐富內容的具體體現。
從佛教的使命與現實看大陸未來佛教之走向
佛教,自東漢時期初傳中國,迄今已近二千年了。期間,斟酌損益,興衰榮枯,自不待言。而今,就大陸來說,經十年「文革」摧殘之後,佛教又漸趨復甦'乃至小範圍的發展。然時處末法,積重難返,浮於表層的「形勢大好」'卻難掩其背後所潛伏的深刻危機。因此,如何立起現實,正確估量形勢,加強自身建設,調整應變,進而放眼未來,探討大陸未來佛教之走向,的確是非常緊迫的事了。本文擬就此一問題展開討論,以佛教在當今時代的使命為出發點,來考察大陸佛教之現狀,從而推測未來佛教可能的發展趨勢,以引起佛教界廣大四眾弟子對未來佛教命運的重視與關切。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得的是,他並非教授學者,而是義工,協助編輯。身為佛教徒的他,認為翻譯工作也是一種修行。他表示,澳洲並非佛教國家,翻譯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讓佛教弘傳出去。他更強調「教育」很重要,唯有栽培更多翻譯人才,未來佛典的傳承與傳播才有希望。 佛光大學佛學碩士英文班畢業的張英杰,對人間佛教相關文獻的譯本進行雙語編譯、編撰人間佛教學術文獻的書目、開發HB Visualizer(人間佛教視覺化系統)並初步開發《星雲大師全集》視覺化工具。他表示,期許在未來的一年裏,再接再厲,更完整地發揮NTI Visualizer(南天大學教視覺化系統)的功能。透過發展更全面的工具,讓使用者自行建立個人的書目,進行針對自己所收.....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在這場論壇中,程恭讓教授從「人間佛教研究的方法論」、「人間佛教合法性的理論探索路徑」、「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張力特質」、「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四個面向來闡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傳統佛教、現代佛教、未來佛教的承繼、連接和開創。 程恭讓教授以佛教史的眼光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定位,說明「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是傳統佛教的核心思想,並從《瑜伽師地論》的「釋經學」方法論說明星雲大師的人格修養是「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融合與並重:「把深奧的義理,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並經由通俗的語言,將背後蘊含的深奧道理揭示出來。」星雲大師把深奧的佛理講清楚了,講通俗了,講得跟我們的時代合拍了,接地氣了,星雲.....
【人間佛教的未來】
線上閱讀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提出人間佛教未來要更重視語言的學習,繼續發揚佛陀平等的精神,必能法水長流五大洲。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5zWVzWOeXz8 全文詳閱:https://lurl.cc/TtvUan 【人間佛教的未來】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次發表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的十多名碩博俊彥參加並發表論文。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星雲大師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未來佛教人才,鼓勵青年學者研究人間佛教所創設,已成功舉辦三屆。今年活動自3月啟動以來,近百名碩博士報名參與,經過遴選、開題、寫作、評選,今日得以成功發表。 開幕致辭中,程恭讓教授介紹,大師為傳承中華文化和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創設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意義深遠。他鼓勵青年在國家實現文化復興之路上要有所擔當。王雪梅教授認為,此次論文發表不僅是寫作獎學金的結束,更應是今後學術研究的新起點。妙憫法師代表.....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圖說: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與會貴賓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星雲大師及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四十餘位學者及兩百餘位南京大學禪學國班學員共襄盛舉。 宜興大覺寺提供 人間社記者心明 江蘇宜興報導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協.....
未來佛的期待:彌勒信仰的形成
通過對漢譯彌勒經典及相關佛經文獻的考察,我們認為彌勒信仰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彌勒淨土信仰,彌勒在印度被大小乘佛教崇拜的事實,以及《阿含經》中關於彌勒的種種記載,都顯示出彌勒信仰內涵的多樣性和不斷豐富的階段性。彌勒信仰在印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最初的彌勒信仰形態就是對承繼過去佛、現在佛的未來佛彌勒(現在的彌勒菩薩)的崇拜。第二、因為對彌勒未來成佛的期待,遂產生了彌勒下生信仰。第三、因為對於未來才成佛,現在還是一生補處菩薩的彌勒的皈敬,於是又有了彌勒的上生信仰。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攝受眾生而去,強調淨土法門是自利及利他。 王雪梅教授點出,彌勒淨土的世界是由眾生成就,依彌勒菩薩的本願──修五戒十善,發菩提心與持之以恆的精進,就能進入彌勒淨土,他表示,慈悲的禪定就是彌勒淨土,彌勒是未來佛,關注現實且不離世間,從彌勒菩薩的身上,能充分體現出佛陀本懷人間淨土的思想理念。 對於如何建構人間佛教的藍圖和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陳教授就人間佛教的建構提到,一切都是心的問題,一分清淨一分積累,先從身心淨化才能有資糧得生淨土。王教授表示,人間淨土和彌勒淨土很相應,我們要在人間修持五戒十善,發慈心、忍辱,以成就未來的淨土。 覺培法師勉勵眾人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即要累積資糧與福德,奉行五戒十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