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ouTube:https://youtu.be/G8GS0YbZUV0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yNaNzvg_ocnzXEjQW9h2Lw 講題: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講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廣興教授 時間:6月1日(二)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上) 〉 網址:YouTube:https://youtu.be/ZcQpqhVplwY (6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o_T.....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顯佛教精神的過程。 首先,由妙凡法師對星雲大師的佛陀本懷思想進行介紹。妙凡法師介紹了《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的緣起,又從宇宙觀、人生觀、社會觀三個方面對本書的書名進行了詮釋,接著從弘法觀、教義觀、佛陀觀三個方面強調人間佛教的思想史是繼往開來的過程,最後強調回歸佛陀本懷,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秘化,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 同時,妙凡法師也強調佛陀本懷是彰顯佛法的人間性關懷、詮釋佛法積極陽光的面向宣導、展現直下承擔的行動力、重建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四個方面。反映在現代弘法上應當朝向「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傳統與現代融合、佛教與藝文結合」等面向為原則。 接著,由中.....
The Buddha in Humanistic Buddhism
Generally speaking, ancient Indian people were more mystic in that they sought by contemplation and self-surrender to obtain unity or identity with the deity Mahābrahma, or the absolute or ultimate reality that is beyond human intellect understanding. But Siddhārtha Gautama, the historical Buddha,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m. He was more practical and concerned only with the things that were conducive to the elimination of human suffering and he did not believe in the very existence of a supreme god and an eternal soul.
第三章 從釋寶成的《釋氏源流》到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漢傳佛教六百年佛陀觀及佛教思想之重大轉型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上)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來討論釋迦牟尼佛的人格。一般來說,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印度人也崇尚神祕。他們以修行各種不同的禪定與苦行,來追求與神祕的大梵結合,或者與人們難以理解的、絕對的、最高的真實結合。所以印度人的思想發達,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產生這樣多宗教的原因。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下)
與其他宗教的創始人不同,佛陀不是全能的神祇,也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祇代言人。佛陀只是導師,是善知識。佛的弟子們求解脫,唯有依止佛陀的教法,自己努力與精進地修行,才可以獲得解脫。因此漢譯《中阿含》144經的《算數目揵連經》講到,一位名叫目揵連的婆羅門問佛陀:「沙門瞿曇!一切弟子如是訓誨,如是教訶,盡得究竟智必涅槃耶?」佛陀回答說:「目揵連!不一向得,或有得者,或不得者。」目揵連聽了之後又問道:「瞿曇!此中何因何緣?有涅槃、有涅槃道,沙門瞿曇現在導師,或有比丘如是訓誨,如是教訶,得究竟涅槃,或復不得耶?」
平凡的不平凡:從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談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