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僅成功推動佛教現代化轉型及全球化弘揚,同時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指引出根本出路和正確方向。程恭讓舉例說明,如佛光人工作信條、佛光山四大宗旨及佛光四句偈,都是星雲大師70歲前後成熟思想的體現,在佛光僧團及佛光教團中,具有方向引導和政策指導的意義。而在思想義理上,也重新整合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辯證交融,「為現代文明的新菩薩學養創立了一種生命典範,更提供未來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智慧與價值。」 與談人尤惠貞表示,星雲大師將佛教帶入全球視野,並透過教育與文化,改變了佛教的未來,「讓佛法不僅成為宗教信仰,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精神。」張家成讚賞程教授高度且全面闡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人間.....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佛陀的慈悲與方便運用在教學和管理當中。賀惠山長期待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合一的管理心法,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員代表廣東阿康健康集團董事長王李玨認為,佛光山團隊是卓越的管理團隊,佛光教團宣導「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宗風,這是佛教慈悲智慧、利他服務的精神表現。王李玨強調,星雲大師以佛陀的智慧,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後,課程總監陳劍鍠教授向大家介紹課程詳情,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是本次課程的核心主旨。典禮最後,在互動問答和全體合影留念中圓滿結束。 圖說: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由香港中.....
佛陀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以《釋迦牟尼佛傳》為中心
星雲大師筆下的佛陀既具有豐富的人間性表現,又具有充足的超人間性內涵。在《釋迦牟尼佛傳》中,佛陀的人間性由 4 種形象給予展現:勇毅的革命者、慈孝的事親者、善巧的教化者、清淨的生活者;佛陀的超人間性則包括超人間的瑞相殊容、超人間的智者聖境、超人間的神通威力。佛陀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雖各有不同,但大師通過發掘二性間互攝互融的關係、闡明萬有在「法」上的鏈接、重構與消解傳統佛傳的神話敘事,從而將佛陀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有機的統合了起來,二者在大師筆下共同形塑了一個「人間佛陀」。在創辦佛光山後,大師將佛陀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精神注入佛光教團,從而打造了一個既擁有著廣泛繁榮的人間事業,又擁有著諸多神聖追求、神聖實踐的弘法團體。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人才。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課程影片 人間佛教學 文/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在創立佛光教團前,曾在宜蘭弘法十年,奠基佛光山未來人間佛教的基礎,重要性不言可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4月1日在線上播出的第二堂課:「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特別針對這十年進行分析與探索。這堂課由《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的作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簡瑞瑤。闞教授以田野調.....
慈心悲願,利樂人間——從「慈悲心」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
提起佛教的慈悲,一般都會聯想起佛教的慈善事業,但是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慈悲不應該僅限於慈善,還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作為。自星雲大師及其佛光教團在教化人心、淨化社會方面的貢獻進入人們的視野以來,星雲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思想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相關研究在港台、大陸及海外取得諸多成果。在研究內容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在對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經營模式的研究;之後,研究重點轉向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研究,兼及佛光山慈善事業等。本文重點關注星雲大師關於佛教「慈悲」的理念,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星雲大師在推行人間佛教思想方面的實踐及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