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北京興中文教館舉辦。本次共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上千名學生報名參選,初步遴選後,共有106位碩博士生進入初選。最後經嚴格遴選,33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子參與此次活動。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自2015年首屆舉行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闡揚中華文化,積極關懷人間,提升生活文化之理念,鼓勵碩博士生融合儒釋道思想,深入佛教研究及人間佛教研究,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 本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在同行評議遴選、開題報告會複審和論文發表會終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論文寫作過程的全程跟進,增加了對研究機.....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希望大家能夠充分運用鑒真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在研究上。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傳承中華文化─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5月24日在揚州鑒真圖書館開幕。本次開題會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北京光中書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唐忠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鑒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以及來自海內外高校的32位博碩士研究生參加寫作獎學金開幕式。 在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妙圓法師首先代表館方歡迎大家的到來,向大家介紹星雲大師是揚州人,他捐建鑒真圖.....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洪慧珠及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聯合揭幕儀式。 儀式上簽署了兩項合作備忘錄,第一項是由林愛蓮、黃子堅和台灣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線上)簽署,另一項是由馬大和佛光山教育中心由林愛蓮和覺誠法師代表簽署,並由洪慧珠及馬大國際關係中心主任茜蒂努喜娜見證。 覺誠法師說,研究中心能促進和諧及文化交流,更正確的瞭解宗教,而且不只是在大馬,也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通過文化教育正確認識宗教所促進的和諧、和平意義。 覺誠法師說,佛光山在馬大設立研究中心,並非特地選擇,而是因為機緣到了。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希望此次合作能為同學帶來更舒適、方便的學習環境,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
八張清代古書契與大樹的人文串聯
危機與轉機——以澳洲人間佛教為主要觀察對象
本文係《人間佛教知識論及價值觀》系列論文之第3 篇,前兩篇1 已考察了佛學與現代科學的暗合,考察了佛學分類體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與哲學等人文學術知識作為「內明」依據的可靠性。本文依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及太虛大師早年相關論述,並從大文化視角觀察全球各主要文明實乃不同的文化傳統,進而,力圖闡明囿於傳統之思惟的可畏,但傳統應繼承且可超越,傳統之無形中源於群體又再塑了群體,正如形成好習慣能重塑個體;強調在當代多元文化社會中,對待自身傳統與不同傳統都應擺脫盲目,喚起自覺;指出人類特有的絕大部分價值衝突並不源於價值觀喪失,恰恰源於價值指向顛倒;並提出了兩方面的解救之道:加強不同傳統之間的交流,不斷深化多元文化彼此間的可靠理解;展開具有超越性的佛陀教育;尤其是指出了打破文化傳統隔閡,實現人間佛教在全球本土化之知識路徑。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間佛教與社會的關聯,歸根結底是傳統與現代的問題,是古今中西的節點,人間佛教需要在世間開出新路。」 夏德美副研究員分別分析了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在制度變革的努力。太虛大師主要從僧伽制度、佛寺管理條例、僧伽教育制度三方面來進行制度的變革。在僧伽制度上,太虛大師指出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眾的生活、組織制度,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住持僧團。在佛寺管理條例上,太虛大師注重對叢林制度的整頓,使寺廟制度能更適應時代。在僧伽教育制度上,太虛大師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佛學院——武昌佛學院,以及漢藏教理院,居功甚偉。星雲大師同樣從三方面對制度進行改革,一是總結戒律的基本精神,即不侵犯,認為持戒就是修行;二是適應現代社會平.....
星雲大師的辦學理念及其貢獻——以慈惠法師擘劃籌建為核心之探討
佛光山慈惠法師(1934- ),宜蘭人,1956 年禮星雲大師剃度出家,主要協助星雲大師辦理文教事業。「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文教事業是佛光山在弘揚佛法上的主要宗旨之一。佛光山的系統大學,如台灣南華大學與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等5 所大學;以及普門中學、各級叢林學院,都由星雲大師指導、慈惠法師擘劃籌建。她是日本大谷大學文學碩士、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研究員,曾任佛光山教育院院長、中國佛教研究院院長、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普門中學校長、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普門雜誌》發行人、佛光出版社社長、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等要職,對於辦學具有高度理念。本文主要研究她如何運用星雲大師的辦學理念,以見人間佛教的布教內涵及其實效。
人間佛教——光明大學之生涯學習的本質
為了強調教育的重要以及發掘菲律賓人才,星雲大師於2014年6月在菲律賓創建第五個佛光山大學系統的聯盟學校―光明大學。作為菲律賓人間佛教先鋒的光明大學,提供願意學習並尊重彼此風俗、文化傳統和宗教的所有學生受教育的環境。
空間‧儀式‧認同——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
1967年,星雲大師在高雄開創佛光山,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時至今日,佛光山在全球已經創辦近300所道。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並非僅有佛教寺院一種形態,還包含學校、雲水醫院、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形態,成為佛光山在世界範圍內弘法的重要場所。這些遍布全球的佛光山道場聚了文化、教育、宗教等多元特徵,不僅承載著佛光山的歷史與記憶,更是「人間佛教」思想得以具體實踐的有機載體,由此也就構築了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筆者認為佛光山全球道場之中,有兩個具代表性的空間場所,為台灣佛陀紀念館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通過考察兩者具體的空間呈現與儀式展現之間的内在連,以及基於空間、儀式所建構起來的認同及其內在邏輯,以期揭示人間佛教記憶之場的建構過程及其在機理。
星雲人間佛教應用於企業倫理之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當代企業不道德事件層出,引發對企業倫理的重視,而企業倫理失靈是整體社會道德問題在商業環境的反映,應從整體社會的道德教化做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通行海峽兩岸,更向世界傳播,其道德倫理示導普為社會各界所接受,能為企業機構的倫理教育做出重要貢獻。星雲大師著述中富含對企業經營之環境倫理、社會責任、勞資倫理、職業倫理的精闢教導,深具啟發意義。企業運用當代管理學的智慧與技術,再結合人間佛教的道德倫理指導,形塑術德兼備的組織氣候,有利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