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梵文Upāyakauśalya 一詞,在漢譯佛典中的意譯有善巧方便、方便善巧、善權方便、權巧方便、權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權方便,乃至善巧、善權、巧便、方便等等;音譯則有漚和俱舍羅、漚波耶、漚和等等。在佛學研究中,多統稱為「善巧方便」或「方便善巧」。根據學者程恭讓先生的研究,善巧方便本質上是「佛陀與眾生之間展開有效互動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通過這種互動和引導最終使得眾生達成佛陀的證法菩提」,善巧方便是「將佛陀證法與佛教教法連繫起來的橋梁,是佛陀走向眾生的依據,也是眾生走向佛陀的條件」。在大乘佛法義理體系中,「善巧方便智」與「般若智」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間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邏輯關係,構成了整個大乘佛教智慧學最基本的義理模式。
中英對照佛學叢書:教理之部
中英對照佛學叢書:教理之部  Bilingual Buddhist Series: Doctrines of Buddhism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捐贈儀式表示,星雲大師是享譽海內外的宗教領袖、人間佛教的開創者,一生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及推進海峽兩岸交流,為人間的文化友誼做出重要貢獻。近年來,佛光山與武漢大學一直保持著頻繁的交流與互訪,而武漢大學與佛學有關的許多學科領域,也預示著未來雙方進一步深入交流存在著更大的潛能,希望未來能與佛光山加強合作。 妙凡法師致辭表示,星雲大師宗教實踐的一生也是他文學創作的一生。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有著哲學的內涵、文學的外衣。在三千多萬字的《星雲大師全集》中,大師始終堅持將深奧的佛理闡釋得深入淺出,使大眾在理解上通俗無礙。星雲大師說過:「這一生中寫給別人看的、說給別人聽的,都是我一直做的。」大師透過「做好事、說.....
香港中大人間佛教研討會 共研國際傳佈
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及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武漢大學國際禪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燕生教授主持,約一百人出席。 研討會由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武漢大學國際禪文化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及復旦大學哲學院佛教研究團隊協辦。梁元生院長表示,研討會已舉辦第三年,亦是相關研討論題三部曲的終結篇。來自東亞、東南亞、美國和歐洲的學者集思廣益,將人間佛教的精神及實踐弘揚到世界。 永富法師表示,佛光山自1982年開始舉辧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佛光山在開山星雲大師.....
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 開幕研討會隆重舉行
究較多,但漢傳佛教的國際學術研究屬於弱勢,佛光大學在佛光山的支持下,成立和學院同樣等級的一級研究單位,將透過海外通訊研究員針對漢傳佛教進行跨國學術研究,持續透過國際研討會和發表論文,使佛光大學成爲國際佛學研究的重鎮。 星雲大師進一步說,人間佛教一切以人爲本,就是從出生、修行、說佛、成道皆在人間,就像當年國際佛光會成立的目的,就是將佛教從玄談轉型成爲實際服務。 星雲大師說,中華文化思想除了受到儒家影響,就是佛教對人生和社會的影響最大了。此次學術研討會探討漢傳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意義非常重大。他分析佛教起源於印度,但是藏傳佛教普及不夠,南傳佛教著重供養制度,日韓佛教仍有欠缺,佛教傳到西方也因爲.....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人間通訊社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吳瑞英 香港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辦的佛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3月11日舉行簡介會,此碩士班為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個以研究中心為名、獲得大學審核通過的課程,亦是香港大學唯一的佛學研究碩士班,實屬不易。主禮嘉賓包括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譚偉倫、珠海學院校監李焯芬.....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教寫作獎學金打造為更為響亮的文化品牌。 妙凡法師指出,大師最愛護年輕人,並曾發願過,無論在什麼年齡都要保證一個年輕人的心。妙凡法師認為,年輕人的心應當充滿主動、積極、熱情和生命力。她不僅非常歡迎以研究佛學為主業的同學積極研究人間佛教,也很歡迎來自其他科系的同學,借助不同視角研究人間佛教。妙凡法師分享了《華嚴經》中不忘初心的經典典籍,期待與會學子能夠珍惜此次難得的參與機會,從內心深處發心與發願,將初發心變成等正覺。她勉勵說,很期待此次活動中產生更好的論文。儘管論文寫作自然會辛苦,但更要努力。我們應當不忘初心,不要忘記當初為何參與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更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為何投身人間佛教研究。 妙凡法.....
佛光大辭典英譯技術 中研院佛典高科技會議發表
新的科技、程式、軟體協助翻譯人員,讓浩瀚的辭典翻譯工程一日千里,開創全新的視野。負責開發軟體的有在法師,則分享整合網路佛典翻譯工具和資訊的技術,以顛覆傳統辭典軟體的創新概念,幫助譯者於彈指間遍搜數十種佛學辭典,並結合團隊的翻譯軌跡(Translation Memory),依據古代譯經場的模式,以集體創作方式,完成佛典英譯的艱難任務。而透過高科技的運用,將能以不同的觀點,開拓更多面向,為辭典英譯、研究發展上發現更多契機。 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譽教授暨ECAI電子文化地圖協會創辦人蘭卡斯特之邀,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執行長妙光法師、有在法師於3月7日前往中央研究院,出席2017年網格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