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現代泰國上座部僧團教育的兩次更革 附論:與台灣佛光山教育作對比
泰國佛教僧團在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當中,可以說,已經在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歷程中取得初步的成功。在此一初見成效的轉型中,僧團的宗教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本身既是轉型的其中一個關鍵環節,但同時也是推動僧團轉型的主要動力與手段之一,泰國上座部在僧侶教育上,採取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的方式,既有僧團傳統的叢林教育,亦同時採納現代社會的大學觀念及制度。本文即以此為主題,討論現代泰國僧團教育的演變及其與社會的關係。並且在最後的附論環節與台灣佛光山教團的佛教教育作扼要的對比,有助彼此的理解,拉近南、北傳佛教之間的距離。
近代上海居士組織的佛教文化之傳播
近代以來,上海居士群體處於複雜的時代與環境下,為尋求傳統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與生存,對佛教文化的傳播模式進行了多元化的有益探索,具體舉措包括創辦報刊雜誌、無線電台等媒體機構,開設公益性佛教圖書館,乃至結合素食文化以推廣佛教文化等,試圖為現代社會提供佛化生活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些探索與創新不但促進了傳統佛教的現代轉型,同時為人間佛教的理論系統提供了有力詮釋和例證,以及切實可循的參照對象與實現路徑。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開幕式貴賓。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圖說:青年博碩士生學習觀摩。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10月28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主持,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王志遠、中國.....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她強調,人間佛教應積極關懷人間社會事務,包括文化、教育、環保,乃至政治方面,推動社會的淨化。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從一則富有哲理的故事展開,生動展現了佛教哲理的深切思考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人間佛教的社會理念即為佛陀本懷的社會關切。 作為宗教學與社會學的交叉學科,宗教社會學不僅是古典社會學的重要領域,在當代中國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透過對中國佛教及其信仰方式變遷的考察,以此為線索,重新檢視佛教思想變遷、社會實踐、組織互動、信仰規則,既可豐富宗教社會學理論的中西對話,也能為宗教的社會治理提供解決方案。本次論壇的討論共持續一天半的時間,與會學者的學術論文主要集.....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程主任 陳劍鍠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妙凡法師,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單元編號 單元名稱 課時 HBMC 5001 佛教管理經典.導讀 4講,12節課 HBMC 500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思想 4講,12節課 HBMC 5003 人間佛教企業禪 4講,12節課 HBMC 5004 人間佛教領導力 4講,12節課 課程結構 每單元的上課時間為星期一晚上07:00 ~ 09:30,每周一次,每次3節課,每月一次交流會,四個月(2021年9月~2022年1月)完成課業。 課程時間 課程包括四個單元,每單元為12節課,共48節課。 * 課程皆依編定之時間及日期上課,如有.....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關鍵所在,她提及為什麼高薪無法留住企業員工,如何幫助員工做好生命管理,才是公司經營的成功之道,把員工照顧好,才是公司最大的紅利。 學員代表青樺視覺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青樺與先生都是虔誠信仰的佛光人,為響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法生活化,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五和塔「喜慶之家」服務三年。蔡青樺表示,能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聆聽頂級名師的教誨,期許自己把握因緣,努力精進。 學員代表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提到創業三十年,時常思維如何藉助佛陀的般若智慧,提升教育理念,把佛陀的慈悲與方便運用在教學和管理當中。賀惠山長期待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合一的管理心法,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員代表廣東.....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圖說: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開幕,兩岸三地學者專家齊聚一堂。 人間社記者楊朔攝 人間社記者 顏峻、黃凱 上海報導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人間佛教與人生修持」,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
第八章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視域下的佛教史觀
民俗學視角下的觀察:人間佛教的民間向度——以星雲大師對佛教民俗化的回應為中心
星雲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實踐者,他依據「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思想核心,將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普示於社會,並推動當代佛教的現代化人間化際化發展。同時,星雲大師對佛教民俗化的態度,是研究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思想文化變遷史的一個極有意義的切入點,他曾在多部著作中闡釋過自己對於佛教民俗化的觀點,這可以看作他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體系的一個重要維度。 本文首先從宏觀角度分析佛教中國化進程中佛教與民俗的關係,繼而在漢傳佛教史傳播的背景下,以太虚大師和星雲大師對待佛教民俗化的不同視角和態度為切入點,分別從歴史層面、觀念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對比分析和隔空對話;其次考察星雲大師對佛教民俗化的態度及具體質踐,將之放置在佛教民俗化,乃至佛教中國化的歴史語境中,發揮民俗學注重田野調查的學科優勢,在對佛光山萬壽園、佛化婚禮、佛教護法神、盂蘭盆會等方面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捜集活態資料,挖掘口承敘事,獲取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運用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研究中,同時以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研究方法進行理性分析與理論概括:第三,以理論結合實踐、論證結合案例的形式,逐層推進,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民間向度及其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