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片面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人學幫助人們安頓自己的心靈,星雲大師的佛學具有人學的意味。我們的人學就更應該有鮮明的人學性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術化。三、注重學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傳播者所宣說的道理要能夠提升受眾的心靈,而不應過於關注形而上的體系。 李建中教授就「文心與佛性:青年劉勰與星雲大師」主題作了發言。李教授認為《文心雕龍》雖字字無佛卻通篇有佛,劉勰的佛性是通過文心的方式表現出的。《文心雕龍》的數字體系即來自於印度佛教數法的世界觀,而劉.....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香港中大演繹
理非常重要,「把心管理好必定有經濟效益。正如大師教導三好四給,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寬運法師感謝星雲大師把香港的山林佛教推向學術研究層面,「人間佛教的始創人是佛陀,佛教為了人生改善,先要管理好自己」。徐世和博士指出,佛教理論與企業管理貫通,佛教理念對於承擔社會責任有正面的引導作用,人間佛教可幫助企業的長遠發展。林國才擁有救災工作經驗,指出災後工作跟管理很有關連,包括把握時間幫助災民、尊重當地人的文化和習慣等。 多位學者及企業家包括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國立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鄭振煌所長、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黃經國,探討相關議題。中大學生劉智發表示,近.....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佛教重視行解並重,學術自有其價值性,把行門也做好就能圓滿。 心保和尚並以「凝聚人間‧悲智雙運」為題,主講人間佛教的修行重點,言精意簡,指出佛由人成,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學佛可說是對自己生命的期許。人生以服務大眾為目的,既重視自己也重視其他人。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因為佛是覺悟的人,跟人分不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沒有我慢和比較心。佛教具普世價值,謙虛就是放下、沒有我慢,勤勞就是精進。學佛自我覺悟,以真心面對自己。 梁元生教授以「經過很大的困難」來形容碩士班通過大學的評審才能舉辦,佛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是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個獲得批准舉辦的佛學碩士課程。等待了幾.....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的參與機會,從內心深處發心與發願,將初發心變成等正覺。她勉勵說,很期待此次活動中產生更好的論文。儘管論文寫作自然會辛苦,但更要努力。我們應當不忘初心,不要忘記當初為何參與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更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為何投身人間佛教研究。 妙凡法師同時提醒在座的諸位學子,作為從事文字工作的未來學者,應當將寫下的文字視為生命。「文字是學者的生命。將所寫所想落實於文字,則成為了學者生命的品質。」論文寫作即是一場修行和放下。論文寫作所結合的理論與實踐,不僅是知識的,更是智慧的。妙凡法師隨後播放了播放了星雲大師談論人間佛教的精彩視頻,希望學子能夠借此開示,在寫作中豐富生活與智慧,做一個對社會有承擔力的知識份子.....
主題演說之二: 佛法智慧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有佛法就有辦法」,這是星雲大師經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我的理解,不是說你信佛、拜佛了,佛菩薩就會幫你處理許多事,幫你解決許多問題,而是說,學習了佛法,掌握了佛法智慧,可以幫助人們解決許多用一般的思維方式解決不了的問題。 對於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我自己曾有一個總結,認為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用佛去開啟人生智慧,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超越的人生。
「人間佛教」:多元佛教與佛教的人本主義——以佛耶比較為背景
2015年12月27日上午,星雲大師在佛光山傳燈樓三樓會議室,與前來參加第三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的學者以及其他信眾見面,並發表了題為〈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的演講,我有幸親聆教炙。在這個演講中,星雲大師針對「一些對人間佛教不了解的人」所提出的「對人間佛教的一些疑議」(共8條),以及「還沒有普遍讓人了解」的諸如「傳統與現代、在家與出家、山林與社會、原始與近代、修持與行事等這許多問題」,發表了自己20條主張予以回應和解釋,我們不妨稱之為「星雲二十條」。
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  1. be masters of ourselves; 2. be one’s own master
心念之光 ─ 母親的身教
心念之光 ─ 母親的身教  The Radiance of a Thought - Teachings from My M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