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教育是最大的慈悲——三朵白蓮花的故事
開卷有益(三)
開卷有益(三) Reading Helps... (3)
望江南皈依三寶
望江南皈依三寶  Taking Refuge in the Triple Gem, Looking South of the River
佛寺楹聯 ─ 杭州上天竺寺 (法喜寺)
佛寺楹聯 ─ 杭州上天竺寺 (法喜寺)  Temple Couplets - Upper Tianzhu Temple, Hangzhou (Faxi Temple)
提醒自我(上)
提醒自我(上) Self-Reminder (1)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人工智能翻譯更上層樓
,共有來自美國、佛光大學、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大陸等地約50位翻譯團隊成員線上參與。教授收到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特別難過,在培訓開始前特地向佛光山大眾致意,並勉勵團隊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要謹記大師的慈心悲願,努力完成《佛光大辭典》翻譯,讓漢傳佛典傳遍西方。 蘭卡斯特教授從《牛津英語辭典》的編輯歷史切入,介紹《佛光大辭典》翻譯,並表示人工智能是件大事,並非兒戲,《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將人工智能導入翻譯流程,讓翻譯人員有更多時間研究和理解佛教辭條的意涵。他希望能教導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妙光法師回應,這個時代已離不開人工智能,在使用人工智能時必須訓練自己思考和判斷。 培訓開始前,翻譯人員.....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門,教學的目的是讓人懂,不是傳授教義,而是因材施教,考量學生的狀況、需要及價值觀。教師要自己先感到教學內容有趣,才能傳授給學生,這點對弘法者尤其重要。 院長妙凡法師更於課程第一天和圓滿日,以菩提心、慈悲心及般若3個學佛的重要元素,勉勵大家在教授引導下沉澱、思考、再出發;並鼓勵大家透過上課、開示與他人分享,加深記憶並帶動僧團成為學習型組織。 課程最後由學員分組報告研究成果及心得。妙藏法師分享,教授以「貓追尾巴」的譬喻,提醒學員如實看見真相,以觀照實相修行慢慢看清楚內心。找藉口不做該做的事,便是「魔」的現形。蘭卡斯特教授更讚歎佛光山徒眾在師父上人的教育下,理事圓融,善於將經文與平日的弘法經驗融合,.....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必須要回答的幾個思想問題》,提出中國古代「山林佛教」的產生並非因為教理問題,是受制於各方面的約限而產生。但是當代「山林」從某種意義上說已不存在,即社會整體俗世化。故而人間佛教必然要面對三個大問題:一是悲心是否可以內涵於菩提心,二是佛教如何和理性化、知識化的架構脈絡相融,三是佛教該如何更好地處理情欲的問題。 浙江工商大學丁建華老師發表《基於空有之爭維度的人間佛教研究》,詳細梳理了佛教史上的空有之爭,提出在佛教根本教義的探究中,空有之爭呈現出人間與佛教的張力,並指出人間佛教可以視為「空有之爭」在近代的一種呈現方式。 揚州大學樊沁永老師發表《權變與善巧方便——佛教漢譯的文化攝受與抉擇》,從文字源流角.....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即是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積極實踐。 妙凡法師強調,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因此旨在抵達「從三好、四給到五和理想」,實現「合理的經濟生活、正義的政治生活、服務的社會生活、慈悲的道德生活、尊重的倫理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她強調,人間佛教應積極關懷人間社會事務,包括文化、教育、環保,乃至政治方面,推動社會的淨化。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從一則富有哲理的故事展開,生動展現了佛教哲理的深切思考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人間佛教的社會理念即為佛陀本懷的社會關切。 作為宗教學與社會學的交叉學科,宗教社會學不僅是古典社會學的重要領域,在當代中國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透過.....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scipline)、以正念及正定「專注於當下」(Staying Focused)以及正精進提高危機意識(Staying Alert)。妙光法師強調,目前全球疫情是一項危機,大家同體共生,需要用智慧與慈悲面臨疫情,共度難關。 覺凡法師表示,危機是考驗大家的修行,正見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向,不抱怨,用面對、接受、配合的態度,以慈悲及智慧來解決問題。覺凡法師分享,修行目的是幫助他人,因此,每當有信徒或遊客踏進寺院,總是提醒自己,能為大家做些什麼事情?如何幫忙大家解決問題,讓大家可以安定身心? 因為佛教是真、善、美的宗教,是給人信心與歡喜。 覺瑋法師用彩虹的美麗,分析「無常」,只有「法」才是真理及可以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