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
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 「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 為推動人間佛教三寶信仰的正確理解,讓人人能將佛法具體實踐於生活的運用中,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三場「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一日修持課程活動。當天上午舉辦大師著作主題論壇,下午安排繞塔或抄經等修持,期望大眾透過對佛法僧的信解行證與知行合一,在生命裡自在無礙。 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 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寺職事知聞法師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大陸弘法從藍圖到實踐——以佛光祖庭大覺寺為中心的考察》,文章以佛光祖庭大覺寺為考察中心,從歷史的角度,試圖分析大師早年在大陸的弘法經歷,以及對大陸弘法的藍圖規劃及其具體實踐。認為星雲大師通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動交流,對推動兩岸關係及合作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佛光教團在江蘇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對復興中華文化,弘揚人間佛教,頗有成效,具有指標意義。 王雪梅老師針對同學們的論文,表達了她對同學們的肯定與鼓勵,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並提醒同學們注意文章的相關細節,只有注意文本的發掘,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張文良老師和夏德美老師也對同學們的發表進行點評。 第六場論壇.....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慧傳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也分別針對佛光山四大宗旨探討海內外弘法發展、佛陀紀念館2014年發展概況,以及國際佛光會全球化組織的發展,讓與會各國學者了解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 圖說:州柏克萊大學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從全球化解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全世界的意義。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圓滿 發揚人間佛教之光 人間佛教研究院12月12日在佛光山舉行第2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來自美國、日本、大陸、台灣等7國、60位學者齊聚一堂,從社會、政治、宗教等各面向探討人間佛教的發展,在討論中激發智慧的火花。 「人間有佛陀,人間有佛法,人間有佛教,可以說是今生今.....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天台「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為主的論析
立基於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間可能的關涉,本文論述之進行乃從個人多年來之研究領域─天台教觀─切入,亦即從天台教觀所宣倡之解行並重,以具體闡釋其中所可能蘊含之人間性,並進而以「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之間的相互依持、相輔相成所展現之教觀雙美的特質,以具體論析於當前社會推行佛教人間化之理論依憑與實踐法門。立基於筆者之前已進行之探討與所得之研究成果,本文或可以更具體而微地闡釋天台智者大師建構一念三千之用意,以及更詳實地鋪陳智者大師如何於行住坐臥中具體落實一心三觀之修證方法,而藉由如此之論析與舖陳,一方面或可將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可能關涉闡明地更深入,同時亦期能回應本文對於推行人間佛教所依之理論與具體實踐之方法的關懷。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以天台「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為主的論析
立基於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間可能的關涉,本文論述之進行乃從個人多年來之研究領域─天台教觀─切入,亦即從天台教觀所宣倡之解行並重,以具體闡釋其中所可能蘊含之人間性,並進而以「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之間的相互依持、相輔相成所展現之教觀雙美的特質,以具體論析於當前社會推行佛教人間化之理論依憑與實踐法門。立基於筆者之前已進行之探討與所得之研究成果,本文或可以更具體而微地闡釋天台智者大師建構一念三千之用意,以及更詳實地鋪陳智者大師如何於行住坐臥中具體落實一心三觀之修證方法,而藉由如此之論析與舖陳,一方面或可將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可能關涉闡明地更深入,同時亦期能回應本文對於推行人間佛教所依之理論與具體實踐之方法的關懷。
人間佛教的藍圖(上)
人間佛教的建設,在佛教界已經逐漸達成共識了!大陸、台灣、香港都在發揚人間佛教,自無疑義;日本雖無人間佛教的口號,但其所行所為,例如寺院的開放、僧侶參加社會事業、檀家制度的設立,以及佛教界創辦大學、開設百貨公司等,也都充滿了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具體實踐。乃至韓國也把古老的教團逐漸現代化,例如成立電視台等等,未來走上人間佛教的路線,這也是時代的自然趨勢。
人間佛教研討會線上會議開幕 建設慈悲的未來和淨土
科技與社會發展共榮共生。 「星雲大師推廣的人間佛教理念,與當今社會是息息相關。」蘭卡斯特教授讚歎星雲大師對全球未來與各項挑戰具有很深廣的遠見,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正是應對這些全球挑戰的具體實踐,具有跨時代的深遠意義。同時呼籲,全球面對的各項問題是需要大家共同一起承擔、思考和解決,而「慈悲」是其中有效和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分11月9日及10日兩天在線進行,共計42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業人士和青年代表參與討論,藉由對話方式探討具體方案,期望以實際行動構建充滿慈悲的全球未來與淨土。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譽教授Dr. Lewis R. Lancaster讚歎星.....
「德化政治」: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方式——以星雲大師的政治思想為中心
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發展的基本宗旨與建設方向,實際上就是佛教社會、德化政治建設與發展的一個基本綱領,進而把人間佛教的基本宗旨與發展法則,從「人間佛教」到「德化政治」都給予了明確的定義與論述。 本文依據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的核心論述,集中討論以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為基礎的發展宗旨與核心理念,集中展現星雲大師有關佛教社會、心靈政治的基本理念,為人間佛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遠景藍圖,乃至建構一個圍繞著佛教社會、德化政治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全新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
空間‧儀式‧認同——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
1967年,星雲大師在高雄開創佛光山,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時至今日,佛光山在全球已經創辦近300所道。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並非僅有佛教寺院一種形態,還包含學校、雲水醫院、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形態,成為佛光山在世界範圍內弘法的重要場所。這些遍布全球的佛光山道場聚了文化、教育、宗教等多元特徵,不僅承載著佛光山的歷史與記憶,更是「人間佛教」思想得以具體實踐的有機載體,由此也就構築了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筆者認為佛光山全球道場之中,有兩個具代表性的空間場所,為台灣佛陀紀念館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通過考察兩者具體的空間呈現與儀式展現之間的内在連,以及基於空間、儀式所建構起來的認同及其內在邏輯,以期揭示人間佛教記憶之場的建構過程及其在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