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禪修,共17筆結果:
望三祖寺
/periodicals/7aaf1cf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禪詩三首
/periodicals/441d3be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同體共生下的佛教新發展——淺談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的意涵
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佛教在各寺院開山者的創立下,數十年的耕耘,已形成各家獨特的風格與宗風,有重視禪修的道場,也有專心念佛的寺院,有著重在教育辦學的教團,也有一心潛修山林的阿蘭若。原本各自弘揚其各有之特色的佛教,星雲大師有感佛教在台灣雖百花齊放,卻因沒有交流互動而缺乏共識,更難以形成佛教的力量。更有道場因老化且人事凋零,欲將寺院轉託他寺管理,這些窘況正說明著佛教需要更多人才,而人才則仰賴佛教的教育,能住持一方的管理者,需如禮如儀的恪遵叢林清規,建寺安僧還要用心辦道,這些都離不開長遠的教育工作。
/periodicals/5a35524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紮尕那,夢中的石頭城
/periodicals/5d2f62b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淨.靜.境.竟——禪修之道探討
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就是應用佛陀的教法,解決人生的問題,進而達到世間與出世間的圓滿。從現代的文化來說,即追尋人生的價值,從自我的角度,提升、淨化至達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為終極目標。而「五和」目標的起點及基礎即是自心和悅,但如何才能自心和悅呢?特別在二十一世紀,高度的競爭使現代人身心面臨全方位的挑戰,例如:生活中的壓力、期望高於現實而產生的壓力、社會不穩定帶來的壓力、現實超過想像的壓力,故造成憂慮、妄想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
/periodicals/17b2314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穀雨十九行
/periodicals/f5fc6b84-10c7-11ed-ae6c-c9de5a43d6bf/
九華山映象
/periodicals/5639504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